
上周,日本電子巨頭索尼、松下、夏普均交出了靚麗的財報,扭轉多年的虧損,營收和利潤都有了可喜的增長。但這些巨頭的暫時喘息是日元大幅貶值、變賣資產和裁員帶來的。?尤其是NEC、松下陸續壓縮手機業務甚至退出手機市場,這些都表明日本電子企業走出衰退的希望仍然渺茫。
騰訊科技 肖華 8月11日報道
?科技界難有常青樹,在美國,戴爾、惠普和摩托羅拉等傳統IT龍頭失勢后,還有谷歌和Facebook的崛起,而日本科技行業缺乏平臺思維,輕視軟件服務,國際化程度低。這一系列缺陷決定了索尼、松下和夏普等老牌巨頭“大船難調頭”,呈現出普遍衰落的景象,缺乏優秀的新生代企業。
?似是而非的復蘇
2013年第一財季,索尼擺脫了連續8個季度的虧損,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3%,營業利潤增長近五倍,至363.5億日元。
彩電和液晶面板巨頭夏普公布,日元貶值等因素推動其第一財季液晶業務的虧損額收窄,使主營業務取得30億日元的利潤。
業績最亮眼的當屬松下。7月31日,松下披露,第一財季凈利潤為1078億日元,創單季歷史最高紀錄。這是松下時隔一個財季再次實現盈利,與上年同期的128億日元相比,凈利潤猛增約7.4倍。松下在財報中也表示,業績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日元貶值和重組。
今年1月到3月,日元兌美元大幅貶值20%,日本政府大肆舉債推行超寬松的財政政策,為日本制造業打了一注強心針。但受到國債利率飆升和國際壓力的影響,這一政策難以持續。5月底以來,日元對美元走弱的趨勢停止,日本經濟增長勢頭隨之停滯。日元匯率又開始迅速升值。
在過去兩年里,重組和裁員等大幅削減成本舉措成為日本電子巨頭改善業績的主要做法。2012財年,松下宣布裁員1.7萬人,索尼裁員1萬人,夏普則計劃裁員5000人,很多新的開發項目被停止,工廠被關閉。
為了走出財務困境,2012年,幾乎所有的日本制造企業都進行了大規模的業務縮減和重組。日立、三菱、東芝幾乎放棄家電生產;索尼縮減了電視機生產和投資,并有意著重開發商業利潤更為豐厚的醫療器械。
雖然日元大幅貶值,也未能助日本消費電子業復興。本月,繼 NEC 宣布退出手機市場后,有消息松下也即將停止向日本最大營運商 NTT DoCoMo 供應智能手機設備,并可最終能放棄手機業務。
在IDC剛剛公布世界前五大智能手機廠商中,韓國兩家,美國一家,中國占兩家。日本電子企業被遠拋在后面,連本國市場也幾乎喪失。
就連電視、洗衣機這樣的家電市場,也同樣被中國、韓國、美國和歐洲公司瓜分。日本企業不僅在智能設備和互聯網領域被邊緣化,連傳統強項的家電市場也難保。
游離在互聯網之外的日企
日本企業在前互聯網時代崛起,索尼、松下等公司從電子元器件起家,創造了大批讓人感到驚艷的產品。甚至喬布斯也曾是索尼的忠實粉絲,日企最風光的時候,三星和中國公司還處于模仿和代工的階段。是什么讓徒弟打敗了師傅?
上世紀90年代后,大規模集成電路和芯片解決方案興起,徹底改變了電子制造業格局。日本電子企業的傳統強項,分立元件產品的設計和制造逐漸衰落。電視和手機等消費電子產品的軟硬件解決方案變得同質化并越來越廉價。任何公司只要找到合適的市場定位,就能快速大規模生產,日本企業優勢不再。
美國公司控制和核心芯片和軟件生態鏈,韓國企業取得了供應鏈優勢,中國企業也利用低成本優勢迅速國際化。日本消費電子產品的地盤被逐漸侵蝕。
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設備,軟件服務和內容處于生態鏈的上端。《華爾街日報》認為,這些日本企業的問題,都出在他們早年的優點上:只追求硬件卓越。
日本的制造文化歷來突出,社交游戲公司Gree創始人田中良和曾對媒體這樣說過:“日本社會的整個身份認知是與制造業聯系在一起的,如果你不生產實物產品,人們會認為你好像在做什么靠不住的事。”
就在各國科技公司都在爭奪操作系統、軟件服務和媒體內容的時候,日企卻專注于光盤容量、電視分辨率和設備的尺寸。在MP3興盛時,索尼為了維護在MD光碟系統上的投入遲遲不肯進入MP3市場,結果音樂播放器被iPod一統天下,Walkman成為歷史。
如今日本企業以其有限的資源仍在追求傳統的硬件卓越。日前,索尼和松下宣布將開發下一代光碟格式,最小容量為300G。與此同時,谷歌在聯合星巴克部署免費Wifi,并在美國部分地區推廣廉價的千兆光釬。這其中的戰略高下就如槍炮對決冷兵器一樣,毫無懸念。
作為最為國際化的日企,索尼擁有電影、游戲、音樂內容資源和電視、手機等完整的消費電子產品線以供整合。但是分析師認為“One Sony”的戰略從來沒有實現過。就像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那樣,現在這些日本企業想要復蘇恐怕還得向美國取經。
推薦閱讀
[圖]build 9471揭露Windows 8.1 pre-RTM安裝界面天機
Windows 8.1發布在即,各大媒體及論壇爭相放出其獲取的相關截屏圖片。>>>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文化困境下的日本電子巨頭的假復蘇
地址:http://www.sdlzkt.com/a/05/20130811/282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