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戲是人類的天性,所以自電子設備誕生起,游戲機就成為了消費者最喜歡的一類電子消費品。游戲產業發展至今,已經形成了龐大的規模,除了PC游戲,電視游戲機領域由微軟、索尼和任天堂三分天下,但是稍微有點玩齡的玩家都知道,這是在一系列前輩奠定的基礎下才形成的格局:世嘉、雅達利、飛利浦、3DO,甚至還有諾基亞。
游戲史上充滿了失敗的游戲機產品,并且很多公司永遠消失,似乎要比其他電子行業更加殘酷。下面,就讓我們回顧一下游戲史上那些轟動一時但都慘淡收場的經典機型吧。
1. 史密斯工程Vectrex
發行時間:1982年
價格:200美元(折算當時匯率為人民幣378元)
基本理念:Vectrex并不是一款不好的產品,事實上它是第一臺也是唯一一臺顯示矢量圖形的家用游戲機,并擁有諸如“星球大戰Battlezone”等當時十分流行的游戲。該機自帶一個黑白CRT顯示器,屏幕表面被彩色塑料覆蓋,用于實現所謂的“彩色效果”。
失敗原因:Vectrex實際上是一個銷售時機不佳的受害者。在1982年11月發布之后,銷量一度十分強勁,但在經歷了1983年的視頻游戲市場大崩潰之后,只能黯淡收場。不過,即使是在30年后,依然有愛好者偶爾發布該設備的軟件,可以看出該機還是具備一定的吸引力的。
2. 雅達利Lynx
發布日期:1989年
價格:180美元(折算當時匯率為人民幣676元)
基本理念:雖然雅達利在游戲史上推出過多款可怕的設備,但Lynx并不是其中之一。事實上,它的設計理念十分先進,采用了掌機設計,內置全彩色液晶屏幕,并支持2.5D圖形顯示。要知道,任天堂的Game Boy是在10年后發售的,可見雅達利Lynx在當時有多么超前。
失敗原因:笨重的機身、昂貴的價格,似乎在說明1989年并不是屬于掌機的時代。
3. Commodore 64游戲系統
發行時間:1990年
價格:100英鎊(僅在歐洲出售,折算當時匯率為人民幣779元)
基本理念:Commodore 64游戲系統是第一款低成本家用游戲機,實際上它源自于同名PC,擁有豐富的游戲庫,將鍵盤更換為搖桿來操控游戲。
失敗原因:沒有鍵盤設計,搖桿操作感受十分可怕,很多游戲甚至出現不兼容操作的情況。
4. 飛利浦CD-i
發布時間:1991年
價格:700美元(折算當時匯率為人民幣3724元)
基本理念:飛利浦CD-i可以說是光盤游戲機的先驅,飛利浦制定了新的媒介標準,并允許其他制造商使用CD-i標準。
失敗原因:價格過于昂貴,而游戲的操作感十分差,雖然飛利浦聯合了任天堂推出了一些任天堂明星的游戲,但實際效果非常可怕,就像在進行某種怪異的木偶游戲,基本上毀了任天堂的許多經典角色。
5. 雅達利Jaguar
發布時間:1993年
價格:250美元(折算當時匯率為人民幣1440元)
基本理念:雅達利Jaguar是針對索尼PS和世嘉土星推出的游戲機,宣傳上突出“64位”標準,在一開始銷售遙遙領先,但在之后便一路下滑,很快被索尼超越。
失敗原因:事實上,雅達利在游戲機領域多年來的失敗經歷已經影響了品牌口碑,第三方軟件廠商的支持十分有限,基本上沒有任何經典游戲,雖然擁有“異形大戰捕食者”這樣的大作登陸,但也僅僅是曇花一現。另外,游戲機的手柄操作感依然很差,最終在1996年停產。
6. 3DO
發布時間:1993年
價格:699美元(折算當時匯率為人民幣4026元)
基本理念:來到3DO,一些80后玩家就開始有印象了。它是一款基于CD-ROM的游戲機,采用授權合作的開發形勢,游戲開發商可以獲得大部分的銷售利潤。
失敗原因:首先,3DO在價格方面便無法獲勝,699美元的高昂價格看上去像是“敲詐”。它的銷售理念并沒有采用游戲行業慣有的“硬件賠錢賣、通過軟件補貼”的形式,所以自然不會受到消費者的認可。盡管擁有一些知名的PC游戲移植作品,但由于設備銷售不佳,在1996年便徹底退出了市場,其后續機型M2也胎死腹中。
7. 世嘉32X
發布時間:1994年
價格:160美元(折算當時匯率為人民幣1377元)
基本理念:世嘉32X是一個過渡性產品,并不是一個單獨的游戲設備。它是一款為世嘉16位游戲機增加性能的配件,需要將其插入游戲機卡槽中,再將32X游戲插入。
失敗原因:正如前面所說的,這種怪異的設計和過渡性產品本身的不足,導致32X諸定便是一款短命的產品。事實上,在32X上市時,世嘉已經宣布了下一代主機“土星”,可見其悲慘命運早已注定。
8. 世嘉土星
發布時間:1995年(北美市場)
價格:400美元(折算當時匯率為人民幣3340元)
基本理念:世嘉率先進入32位游戲機市場的經典之作,擁有當時最先進的圖形性能,并占據了其后6個月的游戲冠軍銷量榜。
失敗原因:作為世嘉最經典的游戲機之一,土星的失敗是令人惋惜的。首先,該機的價格過高,索尼在當年E3大展上推出了首款游戲機PlayStation,價格僅為299美元,瞬間搶走了世嘉的眾多潛在用戶。另外,土星的機能方面更加注重2D效果,而此時正值2D轉向3D游戲的轉折期,索尼PS大力推廣3D游戲并突出其3D性能,嚴重打擊了土星的銷量,以至于后期基本上沒有第三方廠商為其推出大作了。
9. 任天堂Virtual Boy
發布日期:1995年
價格:180美元(折算當時匯率為人民幣1500元)
基本理念:任天堂在32位游戲機時期推出的新概念主機,早在1995年就以“虛擬現實”為賣點。
失敗原因:技術的不成熟導致該機注定失敗。具體來說,它只能顯示一種顏色:紅色,并且并非采用真正的“虛擬現實”技術,缺乏頭部追蹤效果,3D顯示也僅僅是在2D效果上增加一些深度,是任天堂少有的失敗作品。
10. 蘋果萬代Pippin
發布時間:1995年
價格:600美元(折算當時匯率為人民幣5000元)
基本理念:蘋果公司與萬代合作開發的游戲機,本質上是一臺簡化版的Mac電腦,主打游戲和上網功能,由蘋果設計電路板、萬代設計外殼,手柄看起來像是一支“香蕉”。
失敗原因:昂貴的價格,以及14.4kbps調制解調器緩慢的上網速度,另外,在電視上瀏覽網頁的效果十分模糊。相信你已經猜到了,這種模凌兩可的定位,使其基本上沒有游戲軟件支持,成為了一款價格昂貴的閹割版Mac。
11. Infinium Phantom
發布時間:無
價格:7300萬美元的投資欺詐
基本理念:作為一個PS玩家,筆者對這款夢幻般的“幻影”主機還有印象,當時鋪天蓋地的宣傳都在突出其強悍的性能以及先進的游戲形式,不需要任何存儲介質,可以直接通過流媒體來運行各種PC游戲,并且游戲價格十分低廉。
失敗原因:令人驚訝的是,這款主機一再錯過發售時間,從2003年到2005年都不見其蹤影,最終在2006年宣布計劃擱置,此時已經消耗了投資者7500萬美元,成為游戲史上最臭名昭著的事件。
12. 諾基亞N-Gage
發布時間:2003年
價格:299美元(折算當時匯率為人民幣1722元)
基本理念:由諾基亞最先提出的“游戲手機”概念無疑是偉大的。N-Gage便是這個理念的載體,在當時吸引了眾多用戶的目光。
失敗原因:設計理念的不足最終導致了N-Gage的失敗。首先,作為一款手機,它是巨大而難以使用的;而作為一款游戲機,性能不足導致游戲畫面粗糙、并且缺乏第三方廠商支持,大作寥寥無幾。此后,諾基亞還繼續推出了續作N-Gage QD,但同樣慘遭市場遺棄。然后在2007年,蘋果iPhone出現了,這種采用觸摸屏的設備之后便發展成為最大的游戲手機平臺,感覺上頗具諷刺意味。
13. Tiger Telematics Gizmondo
發布時間:2005年
價格:400美元(折算當時匯率為人民幣3340元)
基本理念:與諾基亞N-Gage一樣,又是一款采用掌機造型的智能手機。Gizmondo擁有全面的硬件配置,包括藍牙、攝像頭、GPS以及強大的游戲性能。
失敗原因:事實上,這款傳說中的“游戲手機”Gizmondo從未在市場上大量出貨,很多用戶都不知道它的存在。怪異的設計和封閉的生態環境,注定其不會成為市場的主流。
推薦閱讀
據AllThingsD報道,日前,他們收到消息稱,蘋果公司將在9月10日召開的>>>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sdlzkt.com/a/05/20130811/282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