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邊是線下支付市場最大的銀行卡轉接組織,一邊是互聯網線上支付市場的巨頭,銀聯和支付寶的明爭暗斗漸漸升級。“由于某些眾所周知的原因,支付寶將停止所有線下POS業務。”8月27日,支付寶在其官方微博上的一紙公告,將支付寶與銀聯的“積怨”進一步顯性化。
支付寶公開表態關掉線下收單業務,在大多數業內人士看來是對銀聯此前試圖“招安”收編第三方支付機構的“示威”,但也有業內人士質疑支付寶此舉難逃“假摔”嫌疑。糾葛背后,無疑是銀聯與支付寶的利益版圖之爭。
而對于所謂“眾所周知的原因”,《中國經營報》記者致電支付寶和銀聯,支付寶并未做出正面解釋,銀聯也表示對支付寶此舉無法做出回應。
8月29日,中國支付清算協會召集多家第三方支付機構開會,在會上銀聯“收編”之舉遭到絕大多數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反對,認為銀聯應通過競爭贏得市場認可,而不應采取準政府行為做派強行要求第三方支付機構都接入銀聯網絡。
支付寶棄線下業務
8月27日,支付寶停止的線下POS業務,是其在2012年3月推出的物流POS戰略,該戰略包括物流POS支付方案和電商物流支付體系的投資。
按照彼時設想,支付寶對線下POS業務將投資5億元,分別包括COD(貨到付款)市場中的POS硬件升級、整個系統研發以及市場投入三部分。
據記者了解,支付寶原計劃2012年向市場投入3萬臺支付寶POS終端機具,不過實際推行過程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快。“支付寶線下POS業務此前主要面向電商線下收單市場提供服務,目前為市場提供的POS終端收單設備上萬臺!敝Ц秾毾嚓P人士回應記者。
此次支付寶宣布放棄線下收單業務是否有戰略調整的意圖?上述支付寶人士并不認同。
據某第三方支付行業研究人士分析支付寶做出這一舉動,很有可能是做給銀聯看!般y聯要求成員銀行跟它一起搞價格同盟,把支付費率提升并統一定價,這樣會增加成本,對行業發展不利,因此支付寶選擇‘壯士斷腕’震懾行業。”
他所指的“價格同盟”是去年12月銀聯印發的《關于規范與非金融支付機構銀聯卡業務合作的函》【2012】17號文件(以下簡稱“17號文”)。據稱,銀聯在17號文中號召成員銀行對第三方支付公司的開放接口進行清理整治,并將銀聯卡業務上收至總行以實現銀行卡“接口”服務的集中審批、統一接入和統一定價。銀聯在17號文中指出“29家非金機構與17家主要成員銀行的銀聯卡業務接口超過630個”,銀聯認為這些非金機構“普遍繞開銀聯網絡,采取各種不合規手段開展業務,擾亂了市場秩序,損害了成員銀行的利益”。
這些被銀聯稱為“繞開銀聯網絡”的非金機構中就包括支付寶。
如果成員銀行執行銀聯在17號文中的倡議,無疑意味著支付寶線下收單業務不能繞開銀聯網絡而直接接入銀行網絡。一位接近監管層的知情人士告訴記者,對于外界解讀的銀聯“招安”第三方支付公司,不同銀行之間態度迥異,幾家主要股份銀行的態度并不積極也不同意“封殺”第三方支付公司,國有銀行則表示要先觀察“其他銀行怎么做再說”,而銀聯高層近期召集幾家主要銀行開會時也表達出執行效果并不理想的觀點。
雖然大多數銀行對銀聯的倡議持觀望態度,但也并非沒有響應者。8月已有國有銀行總行制定了《第三方支付業務管理辦法》,明確第三方支付業務采用統一管理、集中審批方式(詳見本報8月26日報道《銀行內部各自為戰遭攻陷 大行收權欲阻第三方支付機構“拼縫”》)。
而8月下旬又被媒體曝光的銀聯在董事會會議上提出的《關于進一步規范非金融支付機構銀聯卡交易維護成員銀行和銀聯權益的議案》(以下簡稱“銀聯議案”),又進一步激化了銀聯和第三方支付公司之間的矛盾。
在銀聯議案中提出銀聯的工作目標是:2013年12月31日前,全面完成非金機構線下銀聯卡交易業務遷移,統一上送銀聯轉接;2014年7月1日前,實現非金機構互聯網銀聯卡交易全面接入銀聯。這就意味著第三方支付機構在線上線下都要全面接入銀聯網絡。
而且規定,收單機構未經銀聯網絡轉接的銀聯卡跨法人交易,線下交易自2014年1月1日和線上交易自2014年7月1日起,按照交易金額的萬分之二分別向發卡機構和收單機構收取品牌服務費,并按照交易金額的萬分之五向收單機構收取銀聯卡交易轉接補償費,收單機構不是銀聯成員機構的,相關費用一并向直接接入的發卡機構收取。
“本來線下投放POS終端機具的成本就很高,而且線下業務要走量,如果按照銀聯統一定價后就沒有價格優勢,再加上當前被銀聯在線上線下都圍追堵截,那就只能先暫時放棄業務量占比相對較小的線下業務!敝Ц秾殐炔恳晃毁Y深人士如是對記者解釋,為何停掉線下業務。
銀聯的挑戰
銀聯與第三方支付之間的競爭正日趨白熱化。
在線下支付市場,銀聯作為最大銀行卡轉接組織,銀聯卡刷卡交易手續費分成多年來一直遵循“7∶2∶1”的分配比例,即發卡行占70%,收單機構占20%,銀聯作為清算轉接機構占10%。但是線上支付市場則無既定的利益分成機制。
“目前國內線上支付業務90%以上都不走銀聯通道,費率遵循市場化的談判規則,行業發展迅速,支付創新非;钴S。其實線下收單業務上,支付公司也具備與銀行直連的技術能力。”一家第三方支付機構內部人士表示。
線上支付大部分不走銀聯通道或者不接入銀聯網絡,意味著銀聯在線上支付市場無法獲得如同線下支付市場的10%固定分成。
目前第三方互聯網支付市場集中度較高,支付寶、財付通占據第三方支付業務頭兩把交椅,中國銀聯控股的上海銀聯電子支付則緊隨其后!吨袊Ц肚逅阈袠I運行報告(2013)》(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12 年第一季度,支付寶、財付通和上海銀聯電子支付的支付市場份額分別是45.2%、21.5%和11.3%,三家企業占行業市場份額高達75.3%。
相比較競爭白熱化的互聯網線上支付市場,越來越多的第三方支付公司也瞄準了線下收單市場!熬下收單市場雖然是支付領域開展較早相對比較成熟的市場,但在大部分二三線區域,銀行卡收單業務的普及率沒有那么高。許多商貿、消費的領域還在使用現金交易,所以POS收單業務仍然是一個藍海市場,具有快速發展的潛力!鄙鲜龅谌街Ц稒C構人士認為。
讓銀聯倍感焦慮的是,國內的銀聯卡發行相對集中,排名前十的銀行發卡量占到了總數的90%以上。這就意味著,在線下收單方面快速挺進的第三方支付機構只需談下這十家銀行,實現和銀行的直連,便可讓銀聯在線下也失去坐收手續費的空間。而事實上,一些大銀行和線下收單機構間存在著比較強烈的直連欲望。
由此看來,銀聯在線下和線上支付地位都受到挑戰,這是銀聯去年以來醞釀“招安”第三方支付機構的主要動因之一。
按照銀聯發給媒體的回應稱,商業銀行、非金機構等產業各方開展銀聯卡業務,使用了“銀聯”品牌,理應遵守各方共同認可的銀聯卡業務規則、技術標準和市場規范。
此前,央行發布的《銀行卡收單業務管理辦法》中第二十六條規定,收單機構將交易信息直接發送發卡銀行的,應當在發卡銀行遵守與相關銀行卡清算機構的協議約定下,與其簽訂合作協議,明確交易信息和資金安全、持卡人和商戶權益保護等方面的權利、義務和違約責任。
在銀聯看來,收單機構將交易信息直接發送發卡銀行的前提是“發卡銀行遵守與相關銀行卡清算機構的協議約定”。對銀聯卡業務而言,這里的協議約定體現為《銀聯卡業務運作規章》。
“如果使用了銀聯卡品牌但沒有經過銀聯網絡,出現了什么風險銀聯看不到,也很難進行風險防范!便y聯一位內部人士稱。
對銀行卡風險防控亦是銀聯考慮要第三方支付機構等非金機構全面接入銀聯網絡的考量因素之一。銀聯在給媒體回復中稱,部分非金機構在開展銀聯卡業務過程中,在直接與商業銀行建立連接的同時存在變造交易類型、套用MCC等違規情況,導致商業銀行無法準確識別交易場景和客戶真實交易行為,難以有效實施風險管控,容易掩蓋偽卡欺詐、網絡欺詐、洗錢套現等風險隱患。
本報記者梁宵對此文亦有貢獻
推薦閱讀
NASA資助SpiderFab項目 希望找到3D打印航天飛機內部部件方法
NASA一直以來都是航天事業的佼佼者,它總是走在該領域的前沿,不過近>>>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sdlzkt.com/a/05/20130901/285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