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論是在北京中關村,還是在深圳華強北, OTT TV(互聯網電視)機頂盒已成為全國兩大IT產品聚集區中最炙手可熱的產品,并熱銷了3年。所謂OTT機頂盒,即能夠把電視變成一個聯網的智能終端,讓用戶直接通過互聯網觀看視頻內容。
?
OTT機頂盒熱銷的同時,山寨版也充斥著市場,這一比例已達到80%。騰訊科技采訪和統計后發現,OTT機頂盒2012年出貨量達100萬臺,從2013年開始,每個月出貨量達100萬臺,而山寨盒子銷售達到80萬臺左右。由于市場需求龐大,一部分以前生產耳機、電腦音箱、鼠標、MP4的廠家紛紛加盟“山寨”陣營。
所謂市場上俗稱的“山寨”,是沒有拿到國家授予的互聯網電視機頂盒牌照,即沒有正規身份的產品。
騰訊科技在淘寶上搜索“機頂盒”字樣,品牌達60多家以上,90%的產品介紹中并沒有標明獲得牌照資質。而一些生產廠商為了躲避政策上的監管,對產品進行了不同命名,如3D高清播放器、高清播放機、智能機頂盒等。
“按這樣的發展,明年可能會出現3000萬臺,后年50%中國家庭的互聯網機頂盒都將變成山寨的。”易視騰總裁侯立民接受騰訊科技采訪時表示,OTT TV機頂盒真正的頑敵是山寨危機。
業內人士表示,監管體制僅代表生產關系而無法決定生產力,OTT機頂盒在巨大市場面前無法抵抗誘惑,目前出現了四種代表企業:與七大牌照商合作的有正規身份的盒子,如樂視、小米等;要么走地下市場,如山寨產品;要么走出口和代工路線,如金亞太等,要么利用新技術打擦邊球,生產出四不像的融合產品以擺脫監管。
山寨盒子的生存法則
2010年,隨著家庭寬帶及WiFi的普及,深圳一批企業開始生產具備聯網功能的硬盤播放器,最早基于Linux系統,之后隨著谷歌(微博)發布了基于試用于平板、大屏幕性能的Android4.0版本,金亞太、美如畫、邁樂、杰科、海美迪等廠商開始進入擁有4億家庭市場的互聯網機頂盒領域。
“沒有屏和電池,軟件用Android,組裝起來非常方便。”一位企業認為,盒子之所以容易山寨是因為沒有技術門檻。而一些企業可以花50元就能從一些做衛星電視的企業那里購買軟件,實現小米盒子軟件上的功能。
不需要營銷模式,不需要良好的用戶體驗,但仍然擁有海量的用戶。為何山寨盒子對用戶有如此強的吸引力?
騰訊科技發現,其一,這些山寨盒子能夠提供海量免費內容,可以連接所有視頻網站,可以直接登錄CNTV、搜狐、優酷土豆等,包括海外和私自建立的網站;同時連接各種直播應用,直播頻道就多達400~500個。
其二,目前市場上山寨OTT TV盒子價格一般在300元以下,對消費者來說,即使一年換一個也不覺得可惜。
為規范國內OTT盒子市場發展,2011年底原國家廣電總局下發《持有互聯網電視牌照機構運營管理要求》,將互聯網電視機頂盒納入管理范圍。181號文明確限制機頂盒直接訪問互聯網內容,機頂盒必須與持有互聯網電視牌照的7大牌照方合作才能生產銷售。但在181號文出臺之前,深圳一些企業早已生產盒子,可以說先有市場后有政策。一些盒子廠商為了降低成本開始打“擦邊球”來擺脫監管風險。
上述人士同時透露,山寨盒子只是帶網絡功能的播放盒,具備HDMI輸出功能,至于用戶是插在電視、電腦或其他設備上,根本無法界定,如有風吹草動,這些山寨廠商就會及時逃跑轉移生產或銷售其他產品。
沒有運營成本,沒有內容版權壓力,其利益導向就是盒子硬件銷售的收入。據相關機頂盒企業統計,即便每臺山寨盒子利潤10-20元左右,每月灰色市場利潤近80萬—1600萬元。
而據騰訊科技了解,國家廣電部門正在規劃一場“圍剿無牌照機頂盒的行動”。
正規軍的生存法則
介入OTT機頂盒市場的廠家普遍認為,產品瞄準的是龐大的電視存量市場。普通電視用戶無需更換成智能電視,只需要連接一個盒子就可以觀看網絡視頻內容。
自去年以來,OTT盒子在國內市場升溫,一場圍繞普通電視低成本植入網絡視頻的大戰迅速拉開,從樂視到小米、PPTV、愛奇藝,已經有多家互聯網企業在機頂盒行業掘金,一些電視機企業創維、海信等也開始加盟。
OTT機頂盒對于正規軍真正的意義是什么?
有業內人士認為,小米只是通過盒子來“試水溫”進入電視機。雖然對于百億美元估值的小米,一臺盒子硬件銷售10元的利潤,對利潤值貢獻不大。“但可以為其帶來足夠的現金流。”
甚至工信部電信研究院研究員楊崑曾對外接受采訪時表示,小米盒子就是為了“融資”。
甚至有人認為,即使機頂盒獲得牌照,但有些機頂盒企業自建網站,讓用戶破解盒子。格蘭研究分析師認為,建自己網站的內容同樣也是打了一個擦邊球,這些企業正懷揣著做“平臺”的夢想。
除了免費看影視劇、游戲應用,小米盒子還能夠將小米手機、iPhone、iPad內的照片和視頻用WiFi投射到電視機上,在多屏互動成為大趨勢前,獲得牌照的盒子廠商需要搶占各種入口才能有機會一搏。
而基于樂視、奇藝等代表視頻公司的盒子企業,謀求的利益空間在于未來的廣告和以此所吸引的資本介入,更是比拼“比誰能燒到最后”的互聯網模式。
樂視為自己規劃的收入來源包括盒子的硬件收入、終端廣告、內容收入及應用分成。“機頂盒無法形成規模市場,PC端的廣告模式在機頂盒領域行不通。國內用戶沒有養成付費的習慣,目前的盈利仍在硬件上。”美如畫羅功寧表示。
盒子是過渡產品?
面對已快速普及的智能電視機終端,盒子究竟只是一個短期套利的產品,還是有更長生命周期?
業界也有不同的聲音。有人認為,機頂盒與電視機的更新換代時間不同,電視機是耐用消費品,決定用戶不可能短時間更換,機頂盒是不錯的替代方案。
“盒子的產業鏈和移動互聯網融合越來越快,手機兩三年就要換,盒子以后也會這樣。電視機更換周期是5-8年。”樂視致新高級副總裁梁軍認為。
但目前,絕大部分人認為OTT TV贏利最先遇到的難題是山寨盒子。而缺少盈利模式被認為是目前制約OTT盒子健康發展的另一大難題。對OTT盒子廠商來說,目前很難通過硬件本身賺錢,而在內容收費上,觀眾也早已習慣觀看免費的網絡視頻內容。
推薦閱讀
?機械齒輪普通存在于日常用品中,從手表至汽車發動機,但最新一項研究>>>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sdlzkt.com/a/05/20130914/286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