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謝XDACN的投遞
在各大手機廠商面對智能手機藍海變紅海、市場日趨飽和的時候,智能手機也面對的是一種創新式微的局面,這時候各大科技公司便紛紛將目光投向了穿戴式智能設備。因此,穿戴式智能設備盡管還在不斷完善進化的過程之中,但是其激烈的卡位之戰卻早已經來臨。而作為眾多穿戴式智能設備中的一員,且又是其中最接地氣的一類,智能手表是否真是一顆新的明日之星呢?
1、起源始末
對于穿戴式設備的浪潮興起其實是有其必然性,從之前的概念的擴展,到如今的技術積累的到位,使得穿戴式設備的硬件和軟件的結合點找到了一個契機。更重要的,現在各大科技公司都開始關注智能硬件方向,加上谷歌眼鏡這個引爆點,以至于如今關于穿戴式設備的想象力越來越豐富。
而隨著移動技術的發展,傳統意義下的手表也由當初提供單純的時間功能的整體分化出一條分支---智能手表。作為穿戴式智能設備大軍中的一員,智能手表現在能夠通過與智能手機相連介入到移動互聯網,并且還可以在其上面顯示你的來電信息、查看通知以及接聽電話等功能,從而形成如今智能手表進化來的雛形。
2、發展歷程
對于智能手表的理念其實早已經在千禧年之時就已經被提出來了。微軟在2003年的時候就推出了這樣一款產品,不過由于種種原因過早夭折了。而當前技術發展的支持下,也有更多的科技公司加入到這一行列,包括索尼的Smartwatch、倚靠眾籌發展起來的Pebble以及三星的Galaxy Gear和高通的Toq等等。
在智能手表發展歷程中,大眾最熟悉的莫過于倚靠眾籌起家的Pebble智能手表了,當然這也是目前最為成功的智能手表之一。不過從產品角度來看,雖然Pebble遠不止是普通手表,它實際上是被設計成智能手機的“第二屏幕”,不過正常使用Pebble,那就意味著你必須先在手機上安裝相應的應用,所以如果離開了智能手機,Pebble算是毫無用處。
也就是說,即使是現在,智能手表還只能算得上原型,究竟它還能發展成什么樣子,還需要更豐富的想象力才行。估計這也是現在蘋果的iWatch遲遲沒有面市的原因之一,蘋果的產品理念使得其不愿意在產品上屈就,更何況說這樣一款需要在以后引領潮流的智能手表。
而反觀三星和索尼希望憑借智能手表對蘋果進行逆襲的一眾廠商,都迫不及待的發布了旗下的新品進行市場卡位。不過可惜的是,這兩者的新品說到底還是在創新上力度不夠,而且智能手表本身還得是一塊手表,區區一兩天左右的續航,不被多數用戶所唾棄才怪。如果在這方面再沒有什么實際性創新,估計以后的各家智能手表的實際反響估計還不如一個小石子投進湖面引起的波紋強烈。
3、趨勢演繹
對于智能手表這一新興市場,截止到目前,其依舊是一片寂靜的藍海,能否攪渾這一市場或許還須等待一個引爆點。之前喬布斯就說過,其實消費者自身也不知道想要的是什么,對于智能手表的普及,其實最大的未知阻礙因素還是智能眼鏡。因為在近期,可能智能手表顯得比較接地氣,像智能眼鏡陣營中為代表的Google Glass零售版還須等待明年,而且在價格方面暫時很難降下來。相對于智能手表,Pebble的成功已經能夠說明些什么了。
如果能在進一步完善智能手表的人機交互模式的話,比如說全息投影之類的技術,其未來的道路可能還會走得遠一些,畢竟其最大的發展限制就在于智能手表屏幕不能太大的局限,而且目前比較成熟的人機交互也就是觸控或語音輸入,用戶體驗還不夠完善。
不過從長遠的未來著眼,個人的觀點還是智能眼鏡占據上風,畢竟智能手表再怎么接地氣,終究不過是智能手機的“第二屏”,很難獨立而自立門戶,畢竟那樣小的一個屏幕,作為一個單一的個體,想有所作為無異于登天,尤其是在智能手機的屏幕尺寸都在一次次突破極限的時候。這個時候,那就意味著智能眼鏡來接盤了,尤其是Google Glass的投影技術可以管中窺豹。
不過,科技以人為本,對于任何人來說,不同于手機和平板,手表首先得是一件裝飾品。倘若這些科技大佬依舊沿用智能手機的思路來開展智能手表的創新,相信也將成為其阿喀琉斯之踵,一旦離開那些支撐你的“大地之母”,智能手表也將不過是淪為一個小眾的玩物罷了。
推薦閱讀
非洲馬里宣布頂級域名.ML從7月開始免費提供,其目的是要把域名回收。>>>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sdlzkt.com/a/05/20130917/287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