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洲最大的環保團體之一“地球之友”領導人喬納森-波里特(Jonathan Porritt)日前在自己即將出版的新書中向我們描述了一幅2050年理想世界的發展情況。但幾乎可以肯定的是,這樣的世界或許同我們想象中會有著不小的出入。作為“未來論壇”(Forum for the Future)的創始人兼執行董事,喬納森-波里特此前幾乎已經談論到了所有關太陽能發電廠、先進的厭氧消化(anaerobic digestion)和水循環系統技術(AquaCycle)的話題。但在他即將于今年十月出版的新書《我們所創造的那個世界》(The World We Made)中,波里特卻首次向我們描繪出了一幅他眼中的地球在2050年的發展情況。
在接受國外媒體Co.Create采訪時,波里特表示:“這本書中蘊藏的哲學道理十分簡單,我已經從事可持續發展方面的研究足足40年了,但即使我有時能夠十分幸運的發現一些出色的環保方法,許多人也都會走過來對我說‘喬納森,這非常有趣,但我仍然無法想象一個可持續發展的世界會是什么樣子的。’因此我意識到,我不能夠再僅僅依靠動動嘴皮子來說服他人了,我需要的是一種圖文結合的形式。”
在《我們所創造的那個世界》書中,波里特通過一個名為阿歷克斯-麥克海爾(Alex McHale)教授的虛擬人物帶我們領略了37年后世界的發展情況。在這個未來的年代中,由于饑荒、網絡恐怖主義和暴亂的出現,各國政府、企業和科學研究人員不得不全身心的投入到建設一個可以自主持續發展星球的研究方面。
盡管波里特在《我們所創造的那個世界》書中所描繪出的科技帶有一些“烏托邦”式的天馬行空,但事實上書中的每一項先進科技都可以在如今我們生活的現實世界中找到對應的根基。
“我不希望僅僅向外界講述一個科幻故事,它還需要具備足夠的說服力和影響力。對我來說,‘理想’是我在這本書中所埋下的關鍵詞,我希望人們在讀過這本書后能夠產生‘噢耶,這看起來不錯,我希望能夠生活在那個時代’的感覺。”波里特如是說道。
對于自己對未來世界的理想構思,波里特認為這樣的做法絲毫不為過,他表示:“我認為,我在書中描述的對于自己、家庭和社區的未來構想并沒有什么不恰當的地方。我用了足足40年的時間才理解‘變化’會給人們心理上帶來的影響,而如果人們沒有夢想的話,現有政治體系將毫無用武之地,個人愿望則更是無從談起了。”波里特最后說道。
以下便是《我們所創造的那個世界》一書中所節選出的幾個較具未來代表性的現實項目以及未來構想,具體如下:
圖為 “撒哈拉森林項目”(Sahara Forest project),這是在世界上最大的撒哈拉沙漠所展開的一個太陽能發電站與一個海水溫室設備協同工作的項目。
圖中是一個經過改裝了的傳統貨輪,該貨輪安裝了天帆支索、太陽能面板和一個“空氣腔”系統(Air Cavity System)。
這是一個位于馬來西亞吉隆坡、有可能將于2042年完工的全新雙子塔。
美國老牌工業城市底特律將在2020年被評為“十年最佳綠色城市”(Green City of the Decade)殊榮。
中國的“新長城”——綠色長城(Great Green Wal)。
波音公司的未來機型“C2050”將在2028年正式發布。
蘇格蘭西海岸將在2042年建成“波浪發電設備”(Wave power)。
瑞典哥德堡將在2036年鋪設完成的能源面板,這也將標志著石油時代的終結。
未來的韓國松島(Songdo)國際商業區。
推薦閱讀
著名雜志《福布斯》網站刊登題為《iPhone 5S值得等待 iOS7只是半成品>>>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sdlzkt.com/a/05/20130924/288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