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微軟收購諾基亞手機業務后,關于諾基亞前任CEO艾洛普的離職補償金成為業內外關注焦點,連芬蘭總理都公開表示“太離譜”。其實給予高管離職補償是慣例,艾洛普被圍觀的原因是他拿到的補償太高了——而且是在諾基亞業績不佳的前提下。雖然目前還沒有關于艾洛普與諾基亞簽訂的相關合同文本曝光,但根據目前透露的消息加以分析,艾洛普高達1880萬歐元的離職金還是合法、合理、合情的。
現象:艾洛普發了“離職財”
2010年9月,艾洛普接替康培凱擔任諾基亞CEO,他也是首位非芬蘭籍的諾基亞掌舵人。康培凱卸任后,得到了總計460萬歐元的離職補償。
再來看看艾洛普。在收購案發生后,根據“控制權變更”協議,艾洛普辭去諾基亞CEO職位,并因此獲得總值1880萬歐元的離職金,相當于康培凱的4倍之多。
解剖一下艾洛普的離職金組成不難發現,實際上,離職補償部分僅為420萬歐元,甚至還少于前任康培凱的460萬歐元。但占大頭的還是高達1460萬歐元的股權獎勵。正是這筆錢引發了芬蘭人民的廣泛憤怒,連總理和財政部長都加入了批評的隊伍。
深究:股權獎勵是什么?
諾基亞董事長席拉斯瑪在聲明中坦承,艾洛普的合同包含高額的離職股權獎勵。實際上,股權獎勵在美國大公司的高管中實為普遍現象。
根據國外一項統計,美國各大公司的CEO年薪結構中,股票期權平均占比超過70%。2012年,甲骨文CEO拉里?埃里森獲得了9620萬美元的薪酬,其中股票期權超過9000萬美元,工資和獎金僅為幾百萬美元。而包括雅虎、英特爾、蘋果在內的巨頭CEO情況也差不多。這種低工資(相對來說),高股權的薪酬機制有一種明顯的好處,即高管的收入與公司股價掛鉤。股價越高則收入越高,CEO和眾位高管自然會賣力干活。
為了督促CEO認真干活,這些股權獎勵一般會設置解禁期限(俗稱受限股),少則1到3年,多則長達10年。
作為美國人,艾洛普按美國風格和諾基亞簽訂了合同,并沿用了這種高股權激勵的模式。
追問:艾洛普該拿這么多嗎?
實際上,艾洛普離職時該拿的1460萬歐元股票獎勵,可能會有兩種原因。一種是在當初合同協議中規定了這個額度;還有一種可能性更大,就是前面說的,股權解禁期限。艾洛普在諾基亞干了差不多三年,得到的股權激勵累加起來應該會是個不小數字,而不管之前規定的解禁期限多長,一旦公司發生了所有權變更(諾基亞手機業務被微軟收購),艾洛普將有機會提前解禁股權。
但大眾質疑的是,在艾洛普出任CEO期間,諾基亞業績每況愈下,就算三年這個數字也太高了。
但另一方面,相比其他CEO,艾洛普此番獲得股權獎勵折算到三年里真不高。況且,歐美人的職場思想是一切按合同來,合法且合理。在很多美國企業,CEO卸任會得到高額離職補償與受限股票期權的解禁,被業內稱為“黃金降落傘”。2012年,公司被谷歌收購后,時任摩托羅拉移動CEO桑杰·賈卸任,獲得離職金總計或高達6600萬美元,其中很大部分為股權解禁。
離奇:微軟為何承擔離職金的70%?
作為交易的另一方,微軟承擔了艾洛普高達1880萬歐元的離職金70%。
簡單算一下,在1880萬歐元的總金額里,股權獎勵1460萬占到了77%。而微軟提出承擔70%,和這個數字很接近。說得直白點,相當于諾基亞只承擔了例行的離職補償,而三年的股權激勵幾乎全部由新東家微軟承擔。
這70%的比例確實震驚了很多人。細細推敲,在和股權激勵以及控制權變更相關的規定中,有類似這樣的一條:發生收購等行為后,CEO的股權獎勵可以根據協商由新東家承擔。
至于怎么協商,在收購時候就應該談好了。微軟承擔70%,諾基亞掏剩余30%,大家皆大歡喜。
推薦閱讀
都說水是生命之源--雖說我們知道每天要為身體補充足夠的水分,但我們>>>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為什么說艾洛普的天價離職金合情合理?
地址:http://www.sdlzkt.com/a/05/20130926/288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