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北京商報》報道,團購網站聚劃算近日將上架流程從“報名-初審-二審-終審-團長排期”,改為“報名-審核-競拍排期”。此次調整也使團購行業的進場費浮上臺面,消息一出,即刻引起廣泛關注。自團購模式傳到中國以來,資金鏈緊張的問題就一直困擾著團購業。此次進場費首次公開成為團購行業經營模式的一次探索,或將給團購業乃至整個電商行業的發展帶來更多的可能。
團購進場費首度公開化引爭議
實際上,電商平臺的“進場費”是緊隨實體零售企業的“進場費”腳步前進的,團購網站對供貨商收取進場費在業內早已成為行規。
隨著電子商務迅猛崛起和大量市場資源向網上匯集,行業內腐敗問題緊跟而至。因線下銷售商鋪較多,彼此間存在競爭,競爭會壓低價格,“進場費”也同樣如此。而如今電商領域已成幾家獨大,“壟斷”自然就會把價格抬高。
相比以往商家所繳納的進場費人為操作因素影響大,致滋生出腐敗現象,此次聚劃算上架模式的調整,使進場費制度首次公開化,進場費也變成了企業盈利的組成部分。據了解,目前團購網站的進場費從三千到一萬不等。
針對聚劃算此番改革,各家各執一詞。有人認為規則改變后,聚劃算賣家的商品能否上線是由自己決定。此前,商家的命運多掌握在項目經理手中,現在變成了商家自身依靠市場認可度去投票。所以,與此前的多重審核模式相比,采用競價模式是明顯的進步。另一部分人擔心的則是由于團購商品本身利潤不高,在繳納進場費及各種零碎費用后,商家很難平衡盈虧,經營成本也會隨之上升,而成本的增加最終會轉嫁給消費者。
越來越多的團購網站開始向供貨商收取進場費,其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有業內人士曾表示,收取該費用的主要原因在于團購網站可能在做一些經營模式上的調整或者嘗試,做成像淘寶、拍拍這樣的平臺提供者。
團購業盈利瓶頸待破解
各大團購網站相繼對商家征收進場費,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當前我國團購行業面臨著經營模式單一,資金匱乏的行業現狀。
團購網站自進入我國以來,經歷了急速的膨脹發展階段,一度出現6000多家各類不同規模的團購網站,而后不久便相繼出現戰線收縮,裁員裁站風波。之所以會出現如此大的轉變,也是因為行業發展過程中急功近利,忽視了外在運營以及內部運作上隱藏著的諸多問題。同質化嚴重、服務質量不高、過速的擴張、價格欺詐、虛假宣傳、缺乏信用機制、盈利模式單一、利潤率低等,始終困擾著團購行業的發展。上述各種問題究其根源,便是缺乏盈利。
起初國內大多數網站依靠收取銷售提成尚可勉強度日,但隨著團購行業競爭加劇,許多團購網站為吸引商家和提高人氣,開始免除團購傭金,甚至出現團購企業自行墊錢的現象。而另一方面,隨著營銷成本及渠道急速擴張導致成本的大幅提升,資金的需求也越來越多,使團購行業變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燒錢行業。
在這種情況下再想通過廣告宣傳、規模效應、低價格等燒錢的方式排擠競爭對手,只能導致自取滅亡,之前大量的團購企業相繼倒下便是活生生的例子。加之當前融資普遍不易,行業處于寒冬期的大背景下,如果不想坐吃山空,便只能探索新的經營模式,尋求新的盈利方式,進而改變目前自身缺乏盈利、虧損經營的現狀。
雖然電商也在探索,但盈利瓶頸一直得不到破解。在種種困境面前,不少團購網站開始效仿實體零售商向供貨商收取上架費的模式,向合作商家收取進場費。
團購業需探索創新盈利模式
時至今日,關于實體零售業存在的進場費合理與否,依舊爭議不斷。直至國家稅務總局和商務部相繼給予實體零售業進場費的承認與肯定,方才告一段落。
既然商場、超市都可向供貨商收取上架費,同樣作為零售企業的團購網站對其供貨商家收取一定的進場費,又何嘗不可呢。畢竟團購網站提供了服務,付出了勞動。同時,向商家收取進場費公開化既可防止工作人員自行收費現象再次出現,也可能成為團購企業新的盈利方式,進而破解團購企業目前“只吃提成”的低盈利現狀。
可見,團購網站收取進場費的作法并非不合理,只是在收取進場費之前,必須先明確收費的標準,加強企業內部監管。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從評論家五岳散人與吳法天開始,微博“約架”沒斷過:伊力諾依董事長史曉燕“約架”李開復;人大教授張鳴“約架”知名評論員司馬平邦;奇虎360老總周鴻祎“約架”小米科技公司老總雷軍…… 看了你很多條微博,真忍無>>>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29/145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