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綜合報道】(記者 李磊)電子商務發展至今,B2B到B2C到B2B2C再到C2B等等,各種模式伴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而發展。最初,阿里依靠B2B起家,而如今,阿里巴巴B2B正式退市,擺脫束縛,私有化是其目前的階段性策略。
那么,阿里巴巴私有化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有分析稱,電子商務發展到今天,B2B概念已經缺乏吸引力了。而目前的市場環境,也讓阿里B2B股價持續疲軟。
現在,退市后的阿里巴巴B2B公司正變得更加自由,在6月20日完成對旗下B2B上市子公司的私有化程序之后,外界觀點一致認為它的退市,將為它得以實施一些更為大膽的計劃做準備。
阿里巴巴私有化:B2B概念失去吸引力
“我們需要犧牲一些收入增長來培養這塊業務未來的核心能力,包括銷售和收入模型的變化,這個過程中沒有辦法滿足資本市場和股東對我們的要求。”阿里巴巴集團首席戰略官曾鳴表示。
值得玩味的是,此前的2011年財報顯示,阿里巴巴B2B公司的業績已經顯示出一些好景不再的跡象,比如付費會員數同比表現為下降。另外,金融危機、歐債危機以及模糊的經濟復蘇前景都直接影響了該業務的表現。而B2B概念的吸引力問題成了分析人士不斷提及的話題。
推薦閱讀
團購行業固然有“剩者為王”的說法,但前提是這個行業是有出路的,其關鍵點就是,團購網站必須自食其力,不必急于求風投、流血套現,把基本面的工作做好了,過程扎實,結果自然會水到渠成。 資本市場寒冬難熬,近來,>>>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阿里巴巴私有化:B2B概念失去吸引力
地址:http://www.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29/147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