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以來,麥考林股價在1美元以下已經徘徊了20多個交易日。從風光無限的“中國B2C第一股”,到如今淪為退市邊緣股,麥考林僅僅用了一年半時間。而令人玩味的是:在美國上市之前,麥考林曾經連續7年盈利,此后卻是年年虧損。今年公司發布財報顯示,一季度凈營收3710萬美元,同比下降22.8%,凈虧損420萬美元。麥考林為何深陷泥潭?在電商大戰的硝煙彌漫中,它能否安然度過這個寒冬?
“左右互搏”消耗精力?
自從2006年起,麥考林向多渠道零售商方向發展,其郵購、電子商務、實體門店相結合的經營,被業界稱為“三條腿走路”的多渠道模式。麥考林曾希望通過三種不同模式,進行業務種類的互補,滿足不同消費者需求,并且在三種業務上平均發力,意圖有所作為。然而,事態的發展卻遠遠超乎預料。
一位麥考林離職管理人士向《IT時報》記者介紹,這種設想本身就充滿矛盾。同樣的產品,網購顯然比實體店快捷和便宜,其大幅擠壓了實體店的利潤空間,令許多加盟商憤而離去。在麥考林內部,網購、目錄郵購和零售被分成不同的事業部,各自獨立核算,各個渠道之間存在利益上的糾葛,內部暗存摩擦。“各部門之爭,搶來搶去都是自己的生意,其實一點好處都沒有。”
老羅是麥考林長沙的加盟商,他稱麥考林在長沙幾乎全是加盟店。雖然不需支付加盟費,但是老羅坦言,要通過加盟麥考林賺點錢非常困難。“出于店面租金、倉儲成本等方面的因素,實體店的物價比網上要高。許多顧客跑到店里來試衣服,然后到麥網上去買,這筆錢直接進入麥考林公司賬戶,對他卻沒有生意上的幫助。此外,各種成本負荷很大,幾乎做一個月虧一個月。雖然沒有收加盟費,但是有合同保證金、道具等費用。還沒做完合同期,已經虧了十幾萬,如果把合同期做完,可能會虧更多。”
麥考林公司公關經理印瑛告訴《IT時報》記者,以郵購業務起家的麥考林已經漸漸淡化了目錄郵購業務,其形態轉化為呼叫中心。日后,網購將成為主流,但是呼叫中心和線下實體店仍處于較長過渡期。在2012年一季度財報中,麥考林三種模式(網購、呼叫中心、實體門店)銷售同比都有所下降,其中互聯網銷售和自營及加盟店銷售額同比下降的幅度分別為35.1%和15%。對于麥考林來說,是時候做出忍痛割愛的抉擇了。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與之前家電廠商做手機從硬件研發設計開始入手不同,此次互聯網企業并沒有真正“進入”到手機研發,他們無意從事硬件開發多停留在手機內置自己的軟件和應用的層面,目的除了占領移動互聯網入口、延伸品牌忠誠度之外,>>>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麥考林難解同質化迷局 內部暗存利益糾葛
地址:http://www.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29/148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