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上,沒有人知道你是一條狗。”這曾是人們對互聯網的描述之一。
不過,如今,局面似乎變了。很多情況下,有一些人不僅知道你是誰,甚至還知道你在哪兒,知道你的賬號和密碼,知道你的上網習慣……
個人信息的保護和合理使用,已成為當下互聯網發展中必須要面對的問題。
“柏女士,您是準備出國嗎?我們有非常適合您的精品輔導課程。”
柏冰是對外經貿大學的大三學生,自從她注冊了各種出國考試論壇,這種騷擾電話就接二連三地打過來。對方不僅能叫出她的全名,甚至連學校、住址、想去的國家、想讀的專業都一清二楚。“我已經沒有什么隱私可言了。”柏冰對此很是煩惱。
實際上,柏冰只是為數眾多的“被泄密”大軍中的一員。
從據傳牽涉全球上億手機的“Carrier IQ間諜軟件”,到國內最大的開發者社區CSDN等多家網站的“密碼泄露門”,此起彼伏的個人信息泄露事件,不斷刺激著公眾的神經。
我怎么成了透明人?
“現在看到陌生人的電話我都不接了。”湖北武漢的柯婷玉無奈地說,自己因為最近在網站上頻繁瀏覽租房信息,注冊了手機號,不少中介公司打來電話推薦房子,“短信是不間斷地每天有,電話也有十來個了。我覺得自己現在像個透明人。”
柯婷玉的經歷絕非個案。“×先生,我們想向您做一項小調查。”“×女士,我們公司有您非常需要的車型。”類似的短信和電話對于大多數網民來說并不陌生。
日前,半月談社情民意調查中心一項有3000多人參與的調查顯示,七成網民遭遇過個人信息泄露。 上一頁1 234 下一頁
推薦閱讀
動蕩的市場環境阻礙了全球投資者對IPO的熱情,迫使GraffDiamonds等多家大牌企業推遲了上市計劃,該公司原本計劃在香港股票市場融資10億美元,但本月早些時候放棄了這一計劃。 北京時間6月21日下午消息,據香港《南華>>>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網民成透明人 70%用戶曾遇個人信息泄露
地址:http://www.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29/148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