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近期,互聯網個人信息泄露事件又見“抬頭”之勢,京東商城、當當網、1號店等多家電商網站被曝賬戶信息泄露,分別造成用戶不同程度的損失。當前,部分電商對用戶賬戶安全不夠重視,再次引起行業的關注,同時,也為廣大的網購用戶敲響警鐘。
國內網絡安全發展不成熟 大量賬戶信息網上“裸奔”
近日有多名網友反映京東商城賬戶信息遭泄露,賬戶余額被他人盜用。據中國網絡電視臺的報道稱,京東用戶賬戶信息泄露并非個別現象,有人在QQ群里公開了數百個京東賬戶的用戶名、密碼、余額和積分信息,記者隨機用其中的幾個信息嘗試登錄,均登錄成功,且用戶的所有信息均能查看。
當當網1號店賬戶信息裸奔 黑客產業鏈成頑疾
當當網方面,有用戶日前表示,其在當當網購進的10張面值500元“禮品卡”被盜充盜用。在用戶要求凍結賬戶以免發生損失時,當當網客服在跟進過程中并未及時凍結賬戶,致使用戶蒙受約1000元損失。此前,1號店的用戶也曾爆料稱,自己在該網站的賬戶被盜,貨物退款轉移到其他人的支付寶賬戶上。
對此,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國內網絡安全發展并不成熟,第三方支付機構和電商保留客戶大量資料和信息,由于應用程序漏洞、內部人員管理不善等原因,客戶資料存在被盜竊隱患。另外,盜取賬號最典型的方式是通過將消費者引誘到一個精心設計的網站,點擊或者輸入信息就可以獲得消費者的個人資料,所以,信息泄露與用戶上網不慎也有很大關系。
網絡黑客已形成地下產業鏈 用戶安全意識有待提高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黑客竊取網站信息一般有兩種情況,一是黑客找到了網站服務器的漏洞,直接侵入;二是預謀獲取,提前確定目標,然后只要進入相關公司工作一段時間,在系統中預留“后門”,之后就可以就把信息“偷”走。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這個分享描述了Facebook如何將團隊分工以處理不同的報告類型:如安全、討厭和被騷擾、使用權以及侮辱性質的內容。根據舉報的不同類型,公司有一系列流程和系統來規范對舉報的處理。 當一些網站(如Facebook)擁有大量>>>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29/149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