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見到《福布斯》的科技記者和作家Rebecca Fannin,這是一個與我正在從事的工作完全相反的優雅女性:她在硅谷,但大部分報道和著述則聚焦在亞洲的科技公司和創業者群體上。
她最近出了本新書《Startup Asia—Top Strategies for Cashing in on Asia’s Innovation Boom》,是關于亞洲主要國家和地區創業者、創業文化及創業團隊的訪談。去年,她花了大部分時間游歷了日本、韓國、中國、印度、新加坡和越南等國家,走訪了數百位亞洲的創業者和風險投資商。她認為亞洲正在發生的事情是迷人的。
我和她的共同語言顯然建立在對我們都采訪過的中國互聯網公司上。比如陳一舟和人人網,與大多數抱著人人是Facebook拷貝版的美國觀察者不同,Rebecca似乎能一針見血指出兩者的差異—Facebook的廣告模式與用戶行為與人人網并不處于同一階段,人人網的股價一路下滑不是因為它拷貝了Facebook,而是因為它拷貝得不像。說到陳一舟,Rebecca直截了當地說:“他顯然不是個做產品的人。”然后我們就哈哈大笑了。
對亞洲和中國,她顯然比我包容得多。比如抄襲—《福布斯》雜志在舊金山的主編Eric J. Savitz認為中國的創業環境是一個完全特殊的現象,因為外面的進不去,里面的出不來,這導致了抄襲的屢見不鮮。而Rebeca卻認為這并非中國獨有的現象,任何一個服務在它的本地化程度和產品不夠貼切的時候,都會有本土更合適的產品出來—就像是在印度和日本也都有各自的Expedia和亞馬遜一樣。對中國創業者的“國際視野”,Rebecca的看法也相對樂觀—最典型的例子是,她稱騰訊的創始人馬化騰是“有強烈全球視野和企圖心”的人。
這幾年,在中國投向新興創業公司的風險投資已高達80億美元,而在印度也已高達70億美元。所以我們很自然地談到了關于中國和印度的創業環境的問題。Rebecca認為中國團隊的活力和執行力在她所見過的團隊中是很驚人的。而印度團隊因為語言優勢,更多直接涉足在硅谷和全球的創業項目競爭中。盡管如此,印度本地的創業團隊和市場依然體現出了極強的活力。
另一個有趣的話題是:除了日本、中國和印度之外,亞洲最有活力的科技公司創業發生在哪里?Rebecca的發現是:越南。她認為越南的年輕創業者正體現出中國曾經體現的活力—他們用與中國同樣的方法試圖填補與中國之間的信息鴻溝,他們也繼承了中國的“克隆文化”:不光直接“借鑒”來自美國的Google和亞馬遜,也直接“克隆”來自中國的騰訊和盛大。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谷歌每天新發現約9500個惡意網站,其中一些為遭到黑客攻擊的網站,另一些則是蓄意發布惡意軟件,或進行釣魚攻擊的網站。谷歌正在將反惡意軟件技術推廣至新的領域,例如計劃對Chrome插件進行掃描,并在ChromeWebStore>>>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29/149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