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6月1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隨著網民瀏覽跟蹤技術的發展,網絡廣告正在從傳統的CPM(每千次顯示報價)轉向對某一個網民、某一次上網的“眼球”的拍賣行為。與此同時,熱門網站對網民的跟蹤和信息收集也呈現火箭式的增長——這是最新一項研究得出的結果。
美國數據管理公司克魯克斯數字公司(Krux)去年12月進行了這項研究。研究顯示,如今網民每次訪問一個排名前50的網站,就會被56次收集個人信息(包括cookie方式),而在2010年,這個數字還是10次。
《華爾街日報》指出,網站和廣告商監控網民頻次的增加,表明價值310億美元的網絡廣告市場的巨大影響力。如今的網絡廣告,正在日益依賴網民的個人瀏覽信息,從而提高廣告投放的精準度和有效性。
克魯克斯公司主要幫助網站方保護他們獲得的網民數據。該公司通過軟件技術,自動訪問comScore公司排名美國前50名的網站,自動訪問的網頁不包括需要用戶賬號登錄的網站。
克魯克斯認為,網站收集網民瀏覽行為的增加,主要原因是網絡廣告展示實時競價系統的出現,這種競價導致了四成的監控行為。
在網絡廣告實時競價中,當一個網民訪問某個網站時,多個廣告主開始針對這個網民的“眼球”進行競價,競價依據是他的上網歷史,消費特點等。整個競價都是通過計算機軟件和算法快速完成的。
Forrester研究公司預測,在今年網絡顯示廣告市場,實時競價將占到18%,高于去年的13%,而在2009年,這種競價系統尚未出現。
Forrester的高級分析師格林(Michael Greene)表示:“我們已經從購買1000次顯示的傳統廣告模式進一步發展,現在你要評估和購買每一次顯示。”
為了獲取更多的用戶瀏覽習慣,廣告公司會通過多種技術和多個網站監控同一個網民的電腦。
克魯克斯公司在最新研究中發現,共有300多家公司通過網頁收集網民上網歷史,遠高于2010年的167家。
另外,在一半多的收集案例中存在疊加收集的情況,比如網民訪問某個網頁,其中某一段收集數據的代碼,又會引發新的收集行為。因此,網站運營方甚至不知道有多少家廣告公司從本站的一次網民訪問中獲取了信息。
克魯克斯公司總裁Gordon McLeod表示,單次顯示競價廣告,可能是第一種買家比賣家掌握更多信息(包括價值、價格、存量)的廣告媒介。
推薦閱讀
由于新浪微博會員在收費及會員特權方面都與騰訊QQ會員類似,因此有網友調侃稱:“新浪,你越來越騰訊了。”資深互聯網分析人士謝文則認為,他的感覺是新浪微博迷失方向了。他認為這些小打小鬧的收費會讓用戶覺得太花>>>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29/149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