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20萬理財產品到期后,我要把錢轉成3年期的定存,你幫我辦一下吧。”上周末,市民王女士找到銀行,要求將理財賬戶的資金轉存。 連續三次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后,近日央行又宣布降低存款利率,隨著資金面的不斷寬松,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一路下滑,6月份以來,廣州市面上年化收益率超5.5%的理財產品都已非常罕見。與之相對的是,由于利率市場化之后各家銀行“價格戰”的開打,很多市民紛紛辦了轉存,而且多是轉向3至5年期的定期存款。不僅如此,各種“極品存款法”也迅速走紅網絡。
長期定存比買理財產品劃算
“以往我總能在多款理財產品中優中選優,找到收益率和期限都比較合適的產品,滾動購買以獲取組合產品的最高收益。但現在算下來卻發現,理財產品比起存款來似乎也沒那么劃算了,還要費盡心力地去查詢然后計算組合方案,費心費力又不劃算。”在此背景下,王女士決定將錢轉存三年定期。
信息時報:各類“極品存款法”走紅網絡
而王女士所為,也是近期市民理財方式轉變的一個縮影。記者近日來調查發現,目前實際的存款利息較降息前還有所增加,原因就在于本次降息的同時央行擴大了存款利率浮動區間——隨著央行將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調整為基準利率的1.1倍,將金融機構貸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下限調整為基準利率的0.8倍,各家銀行都紛紛調整了存款利率水平以吸引客戶存款。在降息首日,工、農、中、建、交和郵儲銀行就將一年期存款利率上浮至3.50%,約為基準利率的1.08倍。緊接著,包括中信、民生、光大南京、寧波、杭州、浙商在內的股份制銀行更是紛紛上浮存款利率至1.1倍的最高上限,把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調整為3.575%。至此,多數股份制銀行1年期及以內各檔次存款利率分別為,活期0.44%,7天通知存款1.529%,3個月3.135%,6個月3.355%,1年3.575%,2年期以上存款利率維持基準利率不變。也就是說,市民在這些銀行存款所獲得的利息,將比降息前還要多。
還有個別銀行已經提前上浮了一年期以上定存利率,如紫金農商銀行此次將上浮幅度未達到10%的人民幣存款業務利率全部上浮至10%,即一年期定存利率上浮至3.575%,三年期定存利率上浮至5.115%,五年期定存利率上浮至5.61%。這也就意味著,在這些銀行存個3年或5年期定存,將比倒騰著購買理財產品更加劃算。
網傳各類 “極品存款法”
有意思的是,記者發現,近來各種“榨干”銀行利息的做法正在網絡瘋傳。在5月,網上就曾經流傳過一個名為“榨干銀行利息”的熱帖,稱如果每月存入2000元一年定期,獲得的利息是攢滿1萬2再存的7倍。如今由于允許銀行存款利率上浮10%,部分銀行的各期限存款利率不降反升,因此上面這個“榨干銀行利息”便立即出了升級版。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一位業內網友從各個角度,對同一個女人出現在微博>>>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信息時報:各類“極品存款法”走紅網絡
地址:http://www.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29/149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