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6月17日消息,據外國媒體報道,著名的博客網站techcrunch近日發布了署名為列奧·陳(Leo Chen)的文章,該文章對實體零售店、電子商務以及時尚零售店的發展進行了描述和分析。文章的內容如下:
實體零售店已死:
就在不久之前,美國連鎖百貨公司JC Penney,全球最大的服裝零售商、休閑時裝巨頭美國蓋普公司(Gap)以及美國時尚品牌公司美國諾德斯特姆(Nordstrom)都有了較大的發展,并發展成為時尚零售店的杰出代表。這些零售店以無與倫比的優惠價格提供了更好的產品。零售商們充當起消費者的監護人,從而也將店內的消費體驗發展成為更加獨特的風景。
但是,電子商務又接踵而至。那些可預期的產品,例如圖書、CD和電子產品等已經摧生了第一批電子商務零售店的出現,例如亞馬遜等。在此沖擊之下,時尚店似乎被甩到了身后。不過,消費者在購買服裝時,仍希望獲得一種直接視覺上的當面體驗。他們需要挑選和試穿。盡管電子零售商店能夠提供更加低廉的價格,但消費者還是更愿意親臨實體店,來選擇自己的服裝等商品。
所有的一切都伴隨著賣鞋網站Zappos的出現而開始發生了變化,Zappos提供免費的送貨和退貨服務,消費者競相到該網站訂購各種尺寸和顏色的商品,并進行試穿,合適的商品就買回家,不合適的就退貨,所有的這些服務都免費。另外,Zappos還提供了更好的產品視覺效果(例如產品的大圖形、不同角度的產品圖樣等),在這種情況下,消費者都紛紛使用Zappos網站,以此選購他們青睞的時尚產品。
或許,在未來的5年時間內,“服裝和小飾件”將會成為美國電子商務中最主流的商品。
網絡零售商很快也將喪失部分吸引力:
電子商務幾乎是日新月異:優異的視覺效果和免費的送貨服務都在迅速地商品化。如果產品、價格和服務都相同的話,那么消費者就會選擇不同的賣家。
零售商們仍然在為設計師和品牌商推廣營銷業務、供應鏈和發行等服務,但是,這些品牌到底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得到市場的青睞?在這樣的形勢之下,美國視覺社交網站Pinterest和Fancy等開始瞄準零售營銷領域,而亞馬遜則在破壞著供應鏈和履約服務。
既然如此,我們為什么仍在大量的我們所謂的“喜歡的商店”中購物?或許,這主要是因為互聯網也存在一些令人厭煩的視覺和發現問題。用戶認為,這或許正是時尚科技創新下一步會帶給我們的內容。
Pinterest:
Pinterest已經在瀏覽和購物之間找到了最優化的平衡。社交購物更多的就是“發現”、對話與交流、以及建立關系等,這些也正是Pinterest用戶互動的明顯方式。
隨著Pinterest的演化與發展,該網站也開始更多的關注貨幣化和推動直接的商務等。Pinterest已經試驗了一些附屬的鏈接。日本電子商務公司樂天(Rakuten)投資Pinterest就強烈的表明,這些公司將發展“直接商務”業務。業界預測認為,Pinterest今后將會采取以下措施(當然只是純粹的猜測):
1、為品牌、商店和時裝店創建品牌頁面。目前已經有證據表明,Pinterest的用戶在該網站的花費的資金已經超過了Facebook;另外 ,Pinterest可能會直接與Facebook的頁面進行競爭,推出更好的品牌方式,來顯示一些產品,從而吸引更多數量的用戶。
2、整合一致的驗證。如果用戶已經通過Pinterest發現了產品,但卻去了其它購物網站去購買商品,那么在這種情況下,Pinterest應當繼續提供這些交易服務,并提供持續的用戶體驗。對于那些更小的零售商和時裝店而言,Pinterest或許會進行整合、并購或創建他們自己版本的Shopify,并讓店主們直接在Pinterest的平臺上銷售商品。對于那些大型的零售商和品牌而言,Pinterest秘須與他們建立合作關系,并整合零售商的支付系統,以此讓他們在Pinterest銷售商品,同時又可以讓這些零售商減少送貨庫存。大型零售商在初始階段可能會拒絕,因為Pinterest將有效地給店主提供更少的關聯性。品牌商將更傾向于與Pinterest進行合作,因為他們會認為Pinterest是一個有效的發行渠道。品牌商可能最終會跨越零售商,只要他們能夠通過Pinterest獲得發行渠道。亞馬遜的送貨服務(FBA)解決了物流這一難題——品牌商們可能會也輕易地將庫存發送到亞馬遜的倉儲,并讓亞馬遜來處理這些存貨,而消息者也將從Amazon Prime服務獲得更多的益處。
3、創建電子商務渠道。為了減少破壞當前用戶利益的風險,Pinterest如果決定重點關注電子商務(如shop.pinterest.com網站)的話,那么就可能會創建一種獨特購物渠道。這種銷售渠道將更多的關注產品和電子商務等。用戶可能不會發現漂亮的小物件,但是可以肯定的是,Pinterest將利用用戶的所有數據信息,來發布一些針對性的服務。
Pinterest將面臨的挑戰:
隨著Pinterest的發展,該網站也將面臨一些重大的挑戰,就像當初Facebook當初也面臨“消息傳播”問題那樣,但Pinterest的問題可能會比Facebook的更具挑戰性,因為Pinterest更多的是關注時尚產品和其它流行的產品。
Facebook的服務主要是圍繞人而展開,因此幫助推廣相關的消息以此來推動用戶與好友之間的關系,就成了Facebook的重要任務之一,例如用戶的好友是誰、我的家人是誰、哪一個關注者頁面是我互動交流次數最多的頁面等。這些都很簡單,因為我們每次在看到好友的照片時都給Facebook提供這樣的信息,例如狀況更新或發表評論等。Facebook并不在意用戶互動的內容,它只需要知道是誰發布了那些內容。
時尚和其它流行產品(例如家庭裝潢裝飾用品)是具有高度的主觀性,其意味著某一用戶可能不一定喜歡與其最親密好友相同的服裝或沙發等。如果某一用戶喜歡其好友選出的漂亮小物件的圖片,這也并不意味著這位用戶就會分享這種時尚風格。除了Pinterest的現有分類之外,他們還將必須找到更多的方案,以此在產品標識方面增加更多的標簽(例如品牌、顏色、風格、結構、實例等),以此更好地吸引目標用戶。
時尚科技的未來發展趨勢:
目前為止,多數時尚科技公司都更加商務化,而不是科技化。如果用戶看看Gilt和Fab,就會發現這些都更以商務公司的特征為主,甚至是相當標準的電子商務公司。如果績效考核的標準就是收入的話,那么將很難讓這些公司進行革命性的技術創新。
為了從根本上改變人們購物的方式,我們將需要與一些時尚專家、產品設計師、豐富的技術人員等進行合作,當然這可能會存在一定的困難。
未來的網絡時尚購物會有什么樣的發展?我認為,如今的多瀏覽器接觸(multi-browser-tab)搜索和過濾行為,可能會給人一種“古老”的感覺,就可能會像印刷版地圖和黃頁在當前的感覺一樣。
在我的意識里,出現了這樣一幅具體的購物畫面:
我告訴Siri稱,我在下班回家的路上,正在尋找一些橡皮底帆布鞋。當我到家后,躺到沙發上,打開iPad或蘋果電視時,我了隨之顯示了一些橡皮底帆布鞋的頁面,并尋找到符合我腳大小的鞋子頁面。我選擇了我喜歡的鞋,并點擊了購買鍵,第二天上午,這雙鞋就出現在我這有的門口。
我又想到了當我打開瀏覽器時的畫面:
在我打開瀏覽器時,我看到了我喜歡的設計師、時尚博客主和名流等的最新評論和意見(不需要通過多個網站搜索和過濾)。一些網站還根據我的風格和偏好給我推薦了一些設計師,其中的一些建議是由電腦提出,另一些建議則由設計師或私人時裝設計師等提出。今天我在nordstrom.com網站上時,并不想瀏覽產品圖片,這將是一個互動的體驗。我可能無法說出產品與廣告之間的差異,因為所有購買的商品都可能會通過按鍵或拖拉鼠標來完成。如果我在上午11點訂貨,或許當天下午6點之前商品就會到我的門口(事實上,亞馬遜在中國市場上早已這樣)。(
推薦閱讀
“這是法律和淘寶規則的監管空白地帶。”差評師們說,只要臉皮夠厚,心夠狠,鈔票就會不斷流入腰包。他們甚至充當網商打手,搞垮競爭對手。很多差評師得手后,會把鏈接網址發送到QQ群中,讓其他的差評師再去得手。被>>>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實體店已死 電子商務也將失去部分吸引力
地址:http://www.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29/149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