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債危機依然前途未卜、Facebook“跌跌不休”引發IPO市場恐慌……京東商城卻在此時加快上市的步伐。
從2004年成立至今,京東在8年時間內完成了近17億美元的融資規模,過去5年間最低100%的年增速,讓京東成為最受風投追捧的公司之一,同時也讓京東在2012年成為行業“公敵”,激烈的價格戰下京東不得不持續出招謀求擴張。
對于上市,京東商城董事局主席兼CEO劉強東的表態是“2013年前不會考慮上市”。但從年初至今,京東上市提速的消息從未間斷。這究竟是乘勝出擊,還是不得不為?成為了一個急于被解開的謎團。
兩方部署只欠“東風”?
本月初,消息人士向南都記者透露,京東商城的管理團隊在香港舉行分析師會議,最快有望于今年6月提交上市文件,9月啟動IPO.
但京東商城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南都采訪時表示,對該消息不予評論。
一周之后,原美銀美林集團投資銀行部董事蕢鶯春加盟京東被曝光。京東內部人士向南都記者透露,這位新任的京東副總裁曾在投行任職六年,未來將主力負責京東的上市工作。
這是京東在一年內引進的第五位高管。從去年8月開始,原百度高級副總裁沈皓瑜加盟擔任京東COO;年底,原凡客副總裁吳聲跳槽至京東商城擔任副總裁,主管公關和政府關系;此后,原宏碁中國區執行副總裁藍燁將加盟京東任CMO職務,負責采購、市場等工作;春節后,京東宣布原甲骨文原全球副總裁王亞卿出任首任CTO.
但在最近的一次新聞發布會上,劉強東向南都記者表示,這并非為上市做準備。“今天的京東已經站在數百億營業額的基礎之上,很快我們會突破千億的規模,公司會因為業務和規模的不斷擴充來調整組織結構。”
除了在人員上的部署,與此前以“不賺錢”作為有力武器不同,京東還在通過一系列的措施強化盈利狀況。去年11月,京東調整物流策略,不再實行全場免運費;啟動開放平臺,推動百貨類銷售,促進毛利率的提升;今年6月宣布停止與所有返利性質網站的CPS(以實際銷售情況分成)合作……
在香港舉行的分析師會議上,京東商城的部分經營數據得以披露。其中,2011年收入為212億元人民幣(含平臺的收入為269億人民幣),毛利率5.5%,配送費占比6.6%,廣告占比2.3%,技術和管理費用占1.5%,凈虧損約5%,應付賬期天數是38天,存貨周轉為35天。
對于未來的營收,京東預計2012年為450億元,2013年為700億元,2015年則可達1900億-2200億元。
“實現規模效應的利潤增長”是資本市場對京東的最大期望。ChinaVenture投中集團李瑋棟表示,收入的增長、扭虧的速度,是決定京東IPO估值的兩個緯度。 上一頁1 23 下一頁
推薦閱讀
“騰訊的殺手锏包括把成本980元的L2軟件供用戶免費使用,這句話有水分,980元是個噱頭,沒有這么貴,成本不高,況且,現在阿貓阿狗都用L2數據,早就沒什么效果了,說白了就是,L2數據本來就不值錢了。”周翔說道,“>>>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京東部署上市 是乘勝出擊還是不得不為?
地址:http://www.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29/150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