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7.52億活躍用戶,什么是騰訊不想做的,什么又是騰訊不能做的?對于騰訊控股(0700.HK)董事局主席馬化騰來說,這是一個終極追問。
2012年5月18日,騰訊官方宣布的、其1998年創立以來的第二次重大“組織架構變革”,似乎給出了一些答案。有意思的是,它的上一次“組織變革”發生于創立7年之后的2005年,距今又是一個7年。
5月18日,馬化騰在“致員工的一封信”中表示,此次變革“體現了公司面對當下和未來數年市場格局變化的思考”,“我們希望通過這次調整,更好地挖掘騰訊的潛力,擁抱互聯網未來的機會,目標包括:強化大社交網絡;擁抱全球網游機遇;發力移動互聯網;整合網絡媒體平臺;聚力培育搜索業務;推動電商揚帆遠航;并且加強創造新業務的能力。”
雖然馬化騰稱,“公司在業務方面對各個業務群的期許是:必須進一步開放思維,要有所為有所不為”。但顯然,騰訊給出的仍是一個以打造“企鵝帝國”為目標的“全能”計劃——強化現有核心業務(游戲和社交),搶占新興業務先機(移動互聯網),打包弱勢業務再圖發展(電商、搜索等)。
過去14年,這家以“善于滿足用戶需求”著稱的中國互聯網企業,一直在以“微創新”的方式進行產品開發,并由此引發了來自整個互聯網業界的“抄襲”指責,不過,這只憨態可掬的“小企鵝”,依然以讓人難以置信的速度快速成長為一個四處掠食的“帝企鵝”。
那么,下一個14年,它是否還能以同樣的方式繼續前行?在市值跨過500億美元門檻之后,它能否繼續實現對1000億美元的超越?這家中國目前規模最大的互聯網公司,能否順利向一家世界級互聯網企業邁進?
現實是,在多年的“先抄襲后超越”之后,騰訊的觸角幾乎已經深入到互聯網產業的每一個角落,全民公敵般的存在,會引發外界對其“微創新”更為猛烈的道德批判和同仇敵愾。而快速擴張的另一個必然后果就是,其日益龐雜的業務體系,難免良莠不齊,在騰訊這棵瘋長的“大樹”上,已經結出了不少“苦澀的果子”。并且。正如馬化騰所言:“當團隊規模變大后,很容易會滋生出一些大企業毛病。到底我們如何能夠克服大企業病?”
更重要的是,如果“開放平臺”最終發展為一場互聯網產業的真正意義上的“地殼運動”——一次“絕對意義上的、全面的”產業變革,正如互聯網之于微軟,那么,這只身形臃腫并被視為“貪婪”的企鵝,將如何避免重蹈恐龍的覆轍?
上述的所有疑問,馬化騰均已在4月23日向KK(凱文。凱利,《連線》創始主編,《失控》作者)提出,并得到了讓他滿意的答復。不過,這次由騰訊主辦的、影響甚大的對話,更像是對騰訊此次“變革”的一次背書。
開放還是封閉,全能還是聚焦?馬化騰給出的答案,或許不僅將影響騰訊的下一個7年、14年,甚至是這只企鵝的整個下半生。
“微”創新
“業界有什么更新,我們就跟進。我們不認為這就是“抄襲”。我們的意圖就是服務用戶,做好服務就OK了。我們從來不認為,這種跟進是不好的行為。”
2001年,騰訊的營業收入為人民幣0.49億元,凈利潤0.1億元;2011年,這兩個數字為285億元和102億元。10年,收入劇增580倍,而其市值,也從2004年6月香港上市時的73.6億港元,一路飆升至目前的3860億港元。
中國互聯網產業過去10年的快速發展,無疑是這一神話最好的注腳,但在外界看來,騰訊1998年創立至今始終秉承的“先抄襲后超越”的業務策略,才是其能夠成為少數最成功互聯網公司的主要原因。當然,在騰訊內部,這一“先抄后超”策略,在“一切以用戶價值為依歸”的經營理念之下被合理化了。 上一頁1 234 下一頁
推薦閱讀
黑客攻破網站,竊取600萬用戶密碼,這些密碼保護不周。密碼被公布在俄羅斯黑客論壇上,人人可以看見。LinkedIn被攻擊并非所有人都吃了一驚。每天,企業電腦系統都要受到攻擊。實際上,CBS音樂網Lastfm.com和約會網站>>>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騰訊變身:開放與封閉 馬化騰將左右下半生
地址:http://www.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29/150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