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綜合報道】(記者 李默)付機構不斷擴張,支付行業服務也逐步從單純支付結算走向產業鏈縱深領域,在與銀行的博弈中,第三方支付與銀行的關系愈加微妙,競爭與競合循環上演。
據報道,“中國人民銀行最快將于6月發放第四批第三方支付牌照,預計將有逾百家第三方支付機構加入‘正規軍’行列。此前央行已給101家機構發放第三方支付牌照。”有了牌照,第三方支付正大跨步向前沖,“其業務范圍已經從單純的網上支付逐漸向基金代銷、線下支付、銀行卡收單甚至中小企業融資服務等領域進軍。”根據艾瑞咨詢2012年初的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第三方網上支付業務規模已經超過2.2萬億元,這一數字在三年后有望超過7萬億元的規模。”
第三方支付混戰 用戶黏性降低成銀行軟肋
這些第三方支付企業在觸及部分線下業務的同時,已經將手伸向了銀行的傳統業務,這不能不引發銀行的擔憂。與此同時,用戶黏性不足暴露出了銀行的軟肋。“現在很多客戶在支付時直接通過第三方支付賬戶而不通過銀行賬戶,銀行只是給第三方支付賬戶充值,銀行客戶黏性在降低。”一位國有銀行電子銀行部副總經理感嘆道。
“使用快捷支付方式的用戶越來越多,繞開網上銀行,銀行只是接受資金扣轉指令。”上述國有銀行電子銀行高級經理認為,銀行和第三方支付公司考慮的角度并不一樣。“從第三方支付公司角度來講,他們更多考慮客戶的使用體驗,快捷支付確實非常方便快捷,而從銀行來看,銀行首先考慮保證資金安全。”
第三方支付人士認為,在互聯網時代,開放和創新是必然趨勢,銀行可能對互聯網時代沒有完全適應,但是,“用戶并不是誰的私有財產,指望靠一己之力,用一成不變的舊產品永遠圈住客戶是不現實的。不論對銀行還是第三方支付,這都是不得不面臨的現實。”
推薦閱讀
天花爛墜的說辭,再加上淘寶、阿里巴巴的品牌保證,喻先生毫不猶豫地現場付了款,參加了9600元享4年服務的套餐,與淘酷公司簽下了一份名為“店掌柜創業板服務協議”的合同。 上海商派:已與淘酷公司解除代理協議 承諾>>>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第三方支付混戰 用戶黏性降低成銀行軟肋
地址:http://www.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29/150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