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早上,我收到主編吳伯凡轉來的三封來自騰訊公司的郵件,詳述騰訊公司組織架構變革的相關信息。這些郵件的發出略早于騰訊正式的官方信息發布,其中一封是騰訊公司創始人馬化騰致內部員工的信。
郵件的主要信息如今已被廣泛報道,即中國市值最大的互聯網公司宣布進行大規模組織架構調整。新架構中,騰訊將所有業務劃歸到六大事業群,用事業群制取代已經沿用7年的事業部制組織架構。騰訊此番變陣,目的有二:其一,據此重點布局社交、游戲、網媒、無線、電商和搜索六大業務,強化平臺戰略;其二,可大可小,通過事業群制形成閉環高效的決策機制,以期各事業群能夠建立小公司般的 “聚焦、快速、靈活”的優勢,來診治快速擴張所誘發的大企業病。同時,各事業群共享核心用戶和基礎服務平臺,以便同時利用大公司的資源優勢。
過去7年,這家公司的營業額翻了24番,從2004年的11.44億元增加至2011年的284.96億元;令人側目的是高速增長之下的穩定高利潤率,2011年騰訊凈利潤率約為35.7%;資本市場若鶩以趨之,騰訊市值從2004年IPO時的62億港元攀升到2012年的近4000億港元,增加61倍,成就中國市值最大的互聯網公司,企鵝最終長成帝企鵝。就在騰訊逐步成為無所不能的帝企鵝時,它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機。
一方面,如馬化騰所言:“當團隊規模變大后,很容易會滋生出一些大企業毛病。到底我們如何能夠克服大企業病,打造一個世界級的互聯網企業?”為此,馬化騰特意問道《連線》創始主編、 《失控》作者凱文·凱利(KK),如何理解失控的智慧。馬化騰談及他對控制與失控的困惑。他對騰訊內部問題表示出極大的擔憂,“比如員工人數增加非常快,去年增加60%,現在突破兩萬多人,文化的稀釋,包括管理方面其實會產生很大的問題”。
另一方面,這家公司因其“先抄后超”的競爭手法而備受詬病和抵制。一位兩年前 3Q大戰的親歷者曾與我談及 3Q對壘時的一幕:在馬化騰得知奇虎360用瀏覽器彈窗推薦那則“馬化騰領取深圳經濟適用房住房補貼”的新聞后,正在會議中的他臉色鐵青,撇下眾人,一言不發走進辦公室,良久未出。
沒有人知道躲進辦公室的馬化騰的所思所想。不過此后的故事告訴我們,3Q大戰確實刺激馬化騰思危。
馬化騰花了兩年時間,給出他的解決方案:強化平臺戰略,建立有機的互聯網生態;同時,讓公司從“大”變“小”,創建一種可大可小的組織架構,以尋求控制與失控之間的平衡點。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信‘子弟兵’還是信‘空降兵’,我都信,也都不信,我就信那些勤奮、態度好、愿意更正自己的人。”俞渝說,她覺得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一定要不斷地空降,這兩撥人要不斷地融合,沒有喜歡誰、不喜歡誰,誰更好>>>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馬化騰的失控困惑:我對騰訊內部非常擔憂
地址:http://www.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29/150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