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興,百度興;搜索亡,百度何去何從?
在移動互聯和社交網絡的大勢之下,李彥宏如何艱難求變?
榮耀帶給李彥宏矛盾與掙扎。
2012年他蟬聯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中國首富,在剛剛揭曉的BrandZ全球最具價值品牌榜單中,百度(NASDAQ:BIDU)的品牌價值比2011年提升8%,一舉成為亞洲排名第一的科技品牌。公司業績也處于新一輪爆發,2011年營業收入145億元(人民幣),2012年第一季度 42.62億元,百度在龐大體量之下,仍能保持70%-80%的增速。
炫目的數字背后難以躲避的是“荊棘冠”的痛苦。競價排名事件、百度文庫的版權風波,百度大部分的真實使用價值被憤怒裹挾、淹沒。
從百度的收入結構看,過于單一,2011年145.1億元人民幣的營業收入中,99.8%來自搜索技術帶來的網絡廣告。換句話說,搜索興,百度興;搜索亡,百度何去何從?
業界更為擔心的是,移動互聯網和社交平臺大勢所趨之時,百度是誰?如何順勢而為?“網絡女皇”、前摩根士丹利董事總經理瑪麗·米克(Mary Meeker)在2010年的Web 2.0峰會上發布報告稱,移動互聯網當下的發展速度是1994年網景公司誕生時傳統互聯網速度的8倍。用戶在向移動互聯網遷徙,更多人通過應用而非網頁訪問互聯網。隨后,Facebook、Twitter等社交屬性的平臺開始興起,互聯網的信息以“人”而非話題、分類重新組織,搜索邏輯和社交邏輯似乎大相徑庭。大公司們都在建造自己的開放平臺,口味挑剔的用戶更自由地挑選入口,他們的垂直需求,比如圖片、應用、視頻正在以不同的形式被滿足——不一定要通過搜索。
除此之外,人和形勢同等緊迫,百度內部也在面臨一場變革。幾年間高管離任的消息從未停止過,眼下百度剛剛配齊高管團隊。因為需要保持“小公司” 一樣的活力,它采用極為扁平的管理體系。騰訊、阿里巴巴都曾這樣,它們后來遇到了2萬人“詛咒”,在這道門檻之前,再天才的創始人、再優秀的團隊,都難免徘徊與盤整。現在百度已有17000多名員工,按它以往的增速估算,突破2萬人就在幾個月后。
應對如此多的麻煩,百度帝國的擴張回到原點“搜索”,一切以簡單的“框”展開。但在互聯網無可避免地快速更迭中,百度的進化曲線愈發偏離業界的邏輯,到底這是征服新時代的捷徑,還是百度被牢牢地束縛在“框”中?對比Google,其早已脫離了對“搜索”的單一依賴—郵箱和安卓平臺是其發力點。
搜索是百度的圍城嗎?百度團隊如何突圍?
框內的“王者”
這幾年,百度的大部分多元化產品一踏出“框”就失敗,這已然成為宿命,但在硬幣的另一面,互聯網的新產品和服務層出不窮,百度卻從中受益匪淺。外界見到的是,百度對多元化拓展的積極嘗試中經受了不少挫敗,似乎在證明百度缺乏搜索以外的產品基因,陸續被認為失敗的包括電子商務產品“有啊”和“樂酷天”、IM產品“Hi”,同時海外的日本百度發展同樣不如人意。
百度內部卻不這樣認為,百度CFO Jennifer(李昕晢)說:“互聯網的特征就是嘗試,創新從哪兒來?不嘗試永遠不會失敗,去嘗試成了當然很好,但失敗了也沒什么羞愧的。”
推出百度“有啊”時,電子商務行業還沒爆發,格局也不像今天這樣錯落有致。起初百度覺得有機會,但做了“有啊”才知道這個領域的核心是物流、管理和用戶對品牌的認知,但這三條都不是一家技術公司的基因,也不是百度所長。
Jennifer說:“嘗試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一方面能對嘗試的新鮮事物,對產業的演變有認知,另一方面對百度的核心競爭力有更明確的認知。”
多元化失敗和百度的布局密切相關。百度采取“721”大搜索戰略,將70%的資源投入和搜索直接相關的產品和技術研發中;將20%的資源投入和搜索間接相關的產品和技術研發中;將10%的資源投入其它創新項目研究,電子商務、IM、海外拓展都屬于“新業務”。
“多元化從來不是百度的追求,”李昕晢說,“用10%的資源做嘗試也許是浪費,但不嘗試百度就變成了傳統行業,沒有什么新東西可琢磨了。”
與此形成反差的是,百度的擴張總是針對新興產品,對于成熟且能賺“快錢”的領域百度經常說“不”。
2006年的《魯豫有約》中,李彥宏第一次在公開場合透露成功“秘籍”:第一,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如果不喜歡,碰到困難就退了;第二,做自己擅長的事情。今天再驗證,百度的確從未離開搜索半步。 上一頁1 23456 下一頁
推薦閱讀
萬商購物官網右側公告欄特別公告稱,尊敬的各位會員,2012年6月福建省萬商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現已倒閉,董事長已向有關部門投案,網站將停止所有業務及相關互聯網服務。截至本月,網站全部下線,以待調查。敬請相互轉告>>>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29/150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