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正式開啟IPO進程的京東商城首次公開披露的財務數據,使業界分析電子商務企業和實體企業運營模式優劣勢具備了基礎。京東商城一直對外宣稱的低價模式依托于“沒有實體店的店租、水電、人工成本,運營成本更低”。
但是,對比京東商城和蘇寧的財務報表可以發現:京東的成本費率為10.4%(物流6.6%,廣告2.3%,技術和管理費用率為1.5%),蘇寧的運營費用率則為10.5%,(含人員、租金、水電、裝潢、配送等),雙方差別幾乎是零。如果加上蘇寧因采購規模所具備的議價能力和采購成本優勢,蘇寧顯然在經營層面的價格空間更高。
之前有業內人士分析,京東商城反復強調的低價成本模式是有意識回避了自身比線下門店經營成本高企的部分。例如,如線下門店在物流配送上,由于門店自提比例高使得配送成本較低,例如,蘇寧物流費率僅需0.6%,;而且未來隨著京東商城百貨圖書比例上升,客單價不斷降低之后,物流費率幾乎肯定還會進一步上升。而京東商城反復強調的蘇寧額外為門店付出的租金、水電、人員成本,但蘇寧這部分付出帶來的不僅是客戶體驗(可觸摸感知,有現場導購咨詢)和顧客購物時間成本上的優勢外,更主要的是在即使沒有廣告投入的基礎上,已經在城市商圈獲得了穩定的客流量,也就是說蘇寧這部分投入屬于顧客獲得成本,對于眾多供應商來說也提供了品牌展示更好的空間。
而京東商城這樣的網購平臺,沒有巨大的廣告推廣投入,是得不到不斷增長甚至是穩定流量的,這也是為什么京東商城的廣告費率(2.3%)兩倍于蘇寧(1.29%)的原因。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京東商城發布的財務報表沒有非常關鍵的人員薪資成本,按照前期相關數據簡單估算(2萬人,人均按5萬元/年計算),京東至少每年還有10億以上的人員薪酬成本,所占費率接近5%,這顯然并未計算進入目前的運營成本費率,如果加進去再計算的話,京東的運營成本甚至高出蘇寧5%。
在運營成本不具備優勢甚至處于劣勢的情況下,京東商城貌似的低價就只能靠超低毛利率和巨額虧損來維持,用資本市場的輸血來維持所謂的價格優勢,而這種并不是依托于商業模式創新帶來的成本扁平化,單純燒錢的方式顯然是不健康的,無法持續的,一旦資本市場沒有人接手,必然崩盤。
說到這里,再跳開來看另外兩個數據,京東的供應商應付賬款周期為38天,而蘇寧的賬期則為36天,因此京東也并沒有在廠商合作模式上有所突破,甚至可以說是更差,當然這也和京東日益緊繃的資金鏈有直接關系,同時也不難想像京東一旦規模做大,將會呈現出比蘇寧、國美更強勢的姿態。
另外一個數據是庫存周轉,京東目前是35天,蘇寧是54天,說到這里,京東的人應該會松一口氣,對投資者說“看,我們的模式效率更高!”但需要指出的是,庫存周轉并不是單純運營效率高低的問題,“銷售產品越單一,銷售地域越集中”,庫存周轉就具有天然的優勢。從歷史上同等規模時的蘇寧電器數據來看(2006年突破200億元庫存周轉35天內),隨著門店增多銷售地域越來越分散,才逐漸提高(近年來已經通過大規模建設高集中的物流基地來改善這一數據),京東目前的發展也會面臨同樣的問題,品類的不斷拓展,SKU數量幾何增長,長尾商品增多,配送地域也在不斷擴大,那京東能否保持目前的庫存周轉,甚至是否能比蘇寧做的更好,一切都還是個未知數。從京東創始人劉強東早期說過的京東庫存周轉在15天,到這次發布的35天,京東已經面臨著這樣一個巨大的難題。
綜上所述,京東商城的低價模式并不是依托于商業模式的創新,而是著眼于虧本賺吆喝做大規模后從資本市場上牟利,但一旦蘇寧等對手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京東商城的未來前景則會更加堪憂。
推薦閱讀
《紐約時報》報道,Stuxnet引發世界關注的數日內,奧巴馬曾向國家安全顧問詢問網絡病毒的危害,是否應當停止“奧林匹克運動會”計劃。然而,會議的最終決定非但不是停止攻擊,反而要求進一步加強網絡打擊。后來,納坦>>>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51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