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亞馬遜而生,積累了一定的用戶基數后嘗試做電子閱讀器,卻很快宣告失敗;轉而做電子書,并定位為“精品手工作坊”,但代價不菲;再寄望免費電子書制作系統幫助其走上真正的平臺之路……“多看”的轉型探索折射了中國數字閱讀市場的變遷。
一本定價60元的紙質圖書,其制作精良的電子版只賣6元,會有多少讀者愿意埋單?
過去5個月,中國一家做數字閱讀的小公司“多看科技”試圖回答這個問題。他們在蘋果公司的軟件平臺上掛出了17本電子書,與紙質書差價最大、制作時間最長的《公司的力量》,迄今為止銷量最好。不過,也只有八千冊左右。
在美國,電子書是一個走向成熟、年營收過20億美元的大產業,行業老大“亞馬遜”在2011年突破性地實現了電子書的銷量超過紙書。可它的中國同行們,面臨的依然是一個免費盜版唾手可得、付費習慣從零培養的尷尬環境。
尷尬的另一面是潛在的市場機會。2011年底,當當網上線了“數字館”,而一些出版社甚至也開始在移動終端上賣電子書,一派方興未艾之氣。相比一上線就鋪了幾萬種書的當當,目前年制作能力只有一千種的“多看”,更像個手工作坊。它曾經的試錯和轉型之路是小型數字閱讀公司在“紅海市場”拼殺的一個縮影。
試錯,再試錯
“多看”和“愛國者”及百度聯合發布的電子閱讀器“百看”5個月即宣告夭折。現在開售付費電子書,他們依然視之為一場新的試錯之旅。
“多看”是一家依托亞馬遜的kindle而生,后在業界小有名氣的公司。Kindle是一款亞馬遜專門為電子書閱讀而開發的產品,其Elink墨水技術能帶來最接近于紙質書的閱讀體驗。
“多看”的創始人王川是中國第一批kindle用戶,亞馬遜電子書的成功,讓他在2009年產生了二次創業的沖動。十幾年前,他曾成功地開發并經營過一個卡拉OK點唱系統。
kindle始終沒在中國公開發售,也因此不方便讀中文。于是,2010年4月,王川發布了多看第一款產品——多看for kindle,提供了一個中文系統解決方案。 上一頁1 234 下一頁
推薦閱讀
淘米2012年的增長戰略基本處于正軌。由于較弱的商業化措施,第一季度淘米的平臺利用率獲得提升,但同時導致在線業務營收的增長放緩。 北京時間6月1日晚間消息,德意志銀行今天發布研究報告,將淘米(NYSE:TAOM)股票>>>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數字閱讀的希望與掙扎:在試錯中成長
地址:http://www.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52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