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元、1000元、600元,直到第三筆錢匯到對方的賬戶里,江北慈城的蘭先生終于意識到自己“上當受騙了”。
招數老套,沒有技術含量,媒體也對這類案例報道過多次,為何總有人上當?辦案民警說,幾乎“零成本”的廣撒網,總有鉆進網里的“魚”。不能因噎廢食拒絕網購,那如何避免自己成為下一個受害者?
一日之內匯了三次錢,終于發現“上當了”
蘭先生在江北慈城一家公司上班。今年3月26日,他在一個提供信息的網站上看到上海一家化工公司出售的一種工業原料,正是自己所需的。
通過網上留下的電話和QQ,蘭先生和“銷售人員”劉某取得聯系,確定了要購買的原料品種和數量,價值共計3600元。
“先付款,后發貨!”劉某要求蘭先生先匯錢。沒有幾次網購經驗的蘭先生分三次將3600元錢匯入到對方提供的銀行賬戶中。
讓蘭先生沒想到的是,錢匯過去了,對方卻失去了聯系。蘭先生這才意識到自己被騙了,隨即向江北公安分局慈城派出所報案。
近乎“零成本”設局等待上鉤的“魚”
“這樣的網絡詐騙手段并沒有什么技術含量。”辦案民警說。
犯罪嫌疑人會先通過在網絡上的第三方信息平臺發布銷售信息,等待“魚”上鉤。一旦有人主動上門談生意,對方就以先支付“部分貨款”、“保證金”、“定金”等各種名義要求對方將錢匯入指定賬戶。
確認錢到賬后,對方便猶如人間蒸發一般,再也聯系不上。等受害人發現上當受騙,為時已晚。
“這樣的騙術并不高明,一臺電腦、一部手機、一張銀行卡,幾乎沒有任何成本,在各種網站發布信息,總會有人上當受騙。”孫警官說,“尤其是那些有一定年紀,不太熟悉網購流程的人,還不習慣通過第三方支付來維護自己的錢財安全,銀行直接匯款的方式給對方以可乘之機。”
眼紅別人“一夜暴富”而“入錯行”
5月16日,江北警方在福建廈門集美一個居民小區內將6名犯罪嫌疑人捉拿歸案。
這是一套普通的居民房,里面雜亂堆放著6臺電腦,9部手機,看起來更像是一個網吧。當民警沖進屋子時,犯罪嫌疑人仍繼續在網上發布各種詐騙信息,F場還搜出了9張銀行卡。經查實,受害人來自全國各地,涉案金額在30萬元左右。
這個詐騙團伙從今年2月開始進行網絡詐騙活動。6名犯罪嫌疑人均為福建安溪人,其中還有4人是兄弟,年紀最小的只有17歲,年紀最大的也不過20歲出頭。
年紀輕輕為何“入錯行”?據犯罪嫌疑人交代,老家當地經濟水平不高,主要以農副產品生產為主,收入有限,眼見身邊其他人因為從事網絡詐騙而“一夜暴富”,甚為眼紅,再加上“入行”成本低,回報快,便渴望也能從中撈上一筆,沒曾想這么快就栽了。
警方提醒
或許很多人會覺得,如此老套的騙局,又有銀行賬號、QQ號、手機號等一眾信息,就算被騙,也能輕松挽回損失。
“這些犯罪分子都具有一定的反偵查能力,上述信息背后的身份信息基本上都是假的,想要以此抓到人,存在一定難度。而且此類案子往往是跨區域作案,等到受害人發現,往往為時已晚,錢早已被人取走。”辦案民警說,老套的騙局卻有著不小的“殺傷力”。
那么,如何避免自己成為下一個受害者?
“最重要的還是小心再小心,不要因為貪圖網上貨物價格便宜而上了對方的當。”辦案民警還提醒說,在購物時,盡量不要直接通過銀行匯款,而選擇通過第三方支付的方式,給自己的錢財多上一道“保險”。
推薦閱讀
“.cn”是我國的國家頂級域名,“。中國”是我國的中文域名。據悉,在我國國家域名開放之初,禁止個人作為自然人注冊,只能由具備一定資格的企業才能夠注冊申請。個人如果想申請域名,只能通過有資質的企業申請。而此>>>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52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