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何一個群星聚集之地,都逃不開忽明忽暗的爭奇斗艷——時尚王國也不例外。消費者是國王,大牌也難免要“爭寵”。如果還以為依附于一段悠久的歷史可以讓一個奢侈品牌吃足 “老本”,那可就大錯特錯。這個行業,與它不斷推陳出新的單品一樣,變革永遠是不變的主題。
在時尚王國,幾乎每天都會有新變化,小到一件作品的發布,大到某個品牌的誕生或隕落。
最近,讓人備感“驚喜”的當屬Burberry——不但于上周贏得對數個中國假冒其品牌的網站的官司,獲得了上億美元的賠償,這個英國老牌近日又開始慶祝其在過往六個月中實現了十億三千萬英鎊的業績飆升,比以往同期提升了17.1%,并躋身Prada、Gucci、LouisVuittton等一線大牌之列。
“從奢侈品行業成型的那天起,這種膽戰心驚的品牌爭斗就沒有停止過。”談及Burberry的動向,和豐管理咨詢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瞿勇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雖然這看似只是一家奢侈品品牌公司的業績變化,但背后卻隱藏著時尚王國的異動。
在瞿勇看來,如果拿直到2007年才有了自己官網的Prada為參照對象,在新媒體營銷方面表現最為靈活的Burberry在互聯網上找到的突破點或更令人深思。
“一路從電子商務做到街拍網站的動作頻出與其(Burberry)瘋長的業績不無關系。”瞿勇說。
眼下,老派的傳統經營模式再次受到了制約與挑戰,加之中國市場攜帶互聯網用戶巨大基數的新媒體沖擊,這里的生存法則或許已經變成:“老”折騰,不如“新”數字。
互聯網或成必爭之地
縱觀奢侈品行業,雖然時尚最強的生命力來自于其不斷地推陳出新,但許多品牌企業的管理方式還居于傳統。
時至今日,茫然的奢侈品集團們終于有了新的曙光:用互聯網重新定義傳統奢侈品。
在眾多大牌奢侈品中,Burberry對數字技術的運用起步較早。從2009年的照片分享網站ArtoftheTrench開始,他們在數字營銷上的表現就一直可圈可點。從數字互動宣傳到T臺時裝秀現場直播,再到運用最新技術打造的全球性“零售劇場”環境以及各種創新社交媒介活動,他們可謂無所不包。
縱觀Burberry全球業務,在所有來自中國、印度、土耳其和拉丁美洲的高速增長的市場中,高凈值客戶(購買力強的顧客群體)的年齡要比發達市場平均低15~20歲,對于這些年輕顧客來說,他們更青睞數字技術,擁有智能設備并對此產生依賴。
“數字技術就是他們的通用語言 。”Burberry全 球 CEO AngelaAhrendts如是說:“對一個品牌來說,如果將這些顧客視為目標客戶,那么我們必須使用他們的語言。”
事實上,Burberry的做法與傳統奢侈品品牌對于互聯網的慣有認識大相徑庭:傳統概念中,這種海量的、聚眾的信息傳播與奢侈品所追求的小眾享受是水火不相容的,或者從更廣泛的意義上說,是高科技與手工藝之間的矛盾。
不過,行業的發展似乎正挑戰著上述傳統理念。談及互聯網未來與奢侈品的關系,行業資深分析師錢杰認為:“奢侈品品牌起初有些懼怕互聯網,但互聯網并不會消失,只會與我們的生活結合得更加緊密。”
旗下擁有軒尼詩、路易斯威登、迪奧等全球頂級奢侈品的路威酩軒(LVMH)某位負責人也同樣對記者表示,在中國等新興的高增長市場,奢侈品牌的市場策略跟在其他市場有所不同,更注重新媒體的互動價值。 上一頁1 23 下一頁
推薦閱讀
幾家券商紛紛表示要求賠償,其賠償金額達到數千萬美元,這比納斯達克撥用于支付賠償金的準備金總額高出兩倍以上。據悉,投資公司KnightCapital和富達證券(KnightCapital)均聲稱,它們因Facebook股票交易的技術故障>>>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時尚王國奢侈品牌爭寵:互聯網或成主戰場
地址:http://www.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53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