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綜合報道】(記者 蘇格)國內著名互聯網企業騰訊公司大刀闊斧的改革成為輿論的焦點。 騰訊CEO馬化騰重組公司架構已經逐一呈現,電商、搜搜、微信分拆謀上市 ,其中,電商業務引人關注。
上周五,騰訊內部發文稱,騰訊將從原有的業務系統制升級為事業群制,把現有業務重新劃分成企業發展事業群(CDG)、互動娛樂事業群(IEG)、移動互聯網事業群(MIG)、網絡媒體事業群(OMG)、社交網絡事業群(SNG),整合原有的研發和運營平臺,成立新的技術工程事業群(TEG)。
易觀國際分析師陳壽送則指出,最惹眼部分是電商獨立,之前騰訊電商業務的歷史遺留問題較多,C2C、B2C等多種業務模式的發展參差不齊,業務之間相互爭奪資源,難以形成凝聚力,騰訊電商的特色也難以浮現。整合之后的騰訊電商,在定位和資源投入上將會更為專注,有利于在未來的平臺級市場競爭。
值得注意的是,電商業務單獨拆分為騰訊電商控股公司(ECC),成為騰訊的全資子公司。據了解,騰訊電商整體結構是自營核心以易迅為中心、與核心B2C聯營、以及建設商戶開放平臺,組合成一個電商開放平臺。公司將涉及上游、平臺、流量、倉儲、配送等全產業鏈。
騰訊重組
2012年第一季度的騰訊財報中,電商業務收入首次被計入,以7.5億元成為騰訊除了互聯網增值、電信增值之外的第三大收入來源。
然而,數據顯示,騰訊電子商務的收入成本主要包括銷貨成本,今年第一季度,收入成本約7.32億元,占收入總額的97.2%,而若拋去其他成本及投資,騰訊電子商務業務很可能仍然面臨虧損甚至巨額虧損。騰訊電商最重要的問題仍是把其大量的用戶流量變現為實際的購買力。
騰訊方面坦言,由于一些電子商務交易是騰訊自營的,并且騰訊擁有存貨的所有權,所以騰訊將相關的交易總額記錄為收入,并將所售商品相關的成本記錄為收入成本,導致這些交易的毛利率較低,也攤薄了公司整體的利潤率。
并且騰訊方面表示,在商業模式上,未來騰訊電商對于自營類目將承受更長時間和更大力度的虧損,將其作為成本中心、作為平臺的核心體驗打造獨特競爭優勢,帶動優質商戶,通過開放平臺來最終獲取盈利。
另外,騰訊電商還有其他打算。 “除互聯網模式外,我們認為電子商務平臺還涉及更多的傳統行業問題。”一位不愿具名的騰訊內部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此次騰訊電商業務的分拆獨立正是基于此種考慮,脫離了騰訊的業務線,也會讓騰訊電商業務更加靈活地向傳統領域,比如物流等方面進行延伸。
業內人士認為,騰訊電商重組成以易訊為核心的優質體驗自營B2C+開放平臺的眾多聯營B2C模式,統一為QQ網購,并分拆成獨立子公司。騰訊電商一直是業界誰都不敢小覷的平臺,但卻始終沒找到感覺。至于此次調整,也看得出騰訊一直在努力改變,但效果如何或許在三五年之后見分曉。
推薦閱讀
這也是納斯達克首次公開對Facebook股票交易延遲一事做出表態。上周五早晨,Facebook的股票交易由于技術故障推遲了30分鐘,讓納斯達克的所有交易員都感到困惑和不安。一些代表對沖基金、公共基金等投資機構下訂單的職>>>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騰訊電商仍虧損 獨立分拆后流量變現是考驗
地址:http://www.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53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