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規市場環境下,人們衡量一個企業成功與否,通常以其是否成功上市作為標準。有些公司以上市作為目標,有些則不是。顯然,今晚即將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美國社交網站Facebook的目標就絕非上市那么簡單。
美國社交網站Facebook自從2004年誕生以來,就獲得了無與倫比的關注和贊譽。如果不出太大意外,如果沒有人為破壞,這家用戶數已經超過9億的社交網站將在北京時間5月18日晚間迎來振奮人心的時刻——上市!如果上市成功,那么Facebook的估值將由2004年的四百多萬美元,搖身一變成為目前的一千億美金。
無論市值多少,賬戶上有多少現金,顯然對于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來說,這僅僅是開始。扎克伯格仍會繼續大權獨攬地領導Facebook,這也是Facebook不同于其他上市企業的地方。很難想像一個28歲的年輕人將會怎樣管理和掌控Facebook的一切。從某種意義上說,Facebook的上市,表明了他滿足用戶需求;符合市場規則;能夠幫助企業盈利。然而透過上市的表面,實際上Facebook想主宰的并不是股民手中的那點錢,而是整個地球的通信基礎架構。很多時候,能用肉眼看到的東西似乎很真切,而用肉眼看不到的東西,才反映出事物的本質。
Facebook自打成立之初,就一直在“經營”用戶。用戶為Facebook貢獻了內容和數據;而Facebook則有能力將這種信息和數據加以整合與運轉。而扎克伯格為了能夠保證這種常規化運轉能夠正常運作下去,即使Facebook上市,他也要把主動權握在自己手中。然而,對于任何人來說,要想公平、公正的對待用戶信息和數據,領導和管理Facebook都非常難,更何況是一個只有28歲的年輕人。如此一來,Facebook的當務之急就變成了仍然是要深化扎克伯格所堅信的,一貫的透明度,促進更多的分享和交流,而不是將Facebook變成一個賺大錢的公司。盡管這很難,但扎克伯格必須兩手抓,而且兩手都要硬。
除了在對Facebook的領導權問題上,扎克伯格在對股權架構方面,也投入了較多傾注。通常來講,具有一定背景的媒體集團,會把股票分成兩類。普通股民和機構可以持有普通股份,而另外一類更優質的股份則主要被創始家族持有。這樣做的好處是增強了家族成員的投票權,確保股民持有的普通股票不會超過家族成員的份額。如此一來,普通股民對與企業造成的影響相對較少,但也容易出現壟斷行為。
扎克伯格在2009年時,做出了類似的規劃和選擇。他把自己與合作伙伴的股份轉變為B級股,確保Facebook面向公眾上市時,他們仍能保持控制權。2004年上市的谷歌也采取相同的做法。這些優質股份,主要集中在管理層和經理人身上,他們擁有了61%的投票權。普通股民持有的股票與優質股份相比,似乎成了“小巫見大巫”。Facebook首位外部投資人泰爾就曾經不無憂慮的指出:“民眾對Facebook的期望值難以置信的高,誰知道這將來究竟會是個巨大的成功,還是一個無法駕馭的野獸呢?”在這里,“一人說了算”的情況凸顯無疑,如果扎克伯格真的能為用戶著想,那么他手中的權利就是正面的;而一旦扎克伯格“變質”了,那么如此巨大的權利不知道意味著什么!
事實上,對于Facebook IPO之后遇到的問題,絕對不只這么簡單。相比起股權架構而言,我更關注Facebook在未來究竟能做點什么?
世界已經變得越來越透明,以前藏污納垢之所,今天都重見天日。社交網絡也在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而成為新時期的動力源泉。Facebook帶來的如此巨大的透明力度到底會導致集權效應,還是權利的瓦解?恐怕無人得知!但透明度更強,信息更容易傳播一定是未來社交網絡的大勢所趨,Facebook該怎樣運作和避免用戶隱私受到監視,也成為未來發展中不可避免的難題。無論Facebook上市之后,將怎樣變化,有一點毋庸置疑,那就是Facebook手中緊握的用戶信息和數據將成為影響其成功與毀滅的雙刃劍。而Facebook未來或許將發揮更大的功效,至于是正是邪?只有時間才能給出答案。
推薦閱讀
扎克伯格的這種獨立風格延伸到了他與其他公司的“假同盟”上。2007年,對Facebook來說,Google似乎是更好的合作選擇,但Facebook仍選擇了微軟。當時,Facebook的用戶數呈指數型增長,但是仍需提高自身的廣告系統,并>>>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Facebook上市不簡單 扎克伯格早已保留控制權
地址:http://www.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54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