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0月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紐約時報》日前刊登文章稱,團購網站雖然可以給消費者帶來優惠,也可以提高商家知名度和吸引顧客,但實際上,團購令商家很受傷。文章指出,團購交易帶來的顧客根本沒有忠誠度可言,而且團購的熱度正在急速減退。此外,參與團購的商家利潤太低,而且可能令商家的長期聲譽受損。
以下為《紐約時報》文章摘要:
與其它地區的企業一樣,紐約麥迪遜大道上的SPA店Wellpath希望通過在團購網站上推出低折扣團購券吸引大量的用戶。但是在線團購券熱度的減退速度遠比減肥者身上脂肪消退的速度更快。
團購熱度減退
曾幾何時,SPA店的折扣券確實能夠在這座城市吸引大量迫切想要減肥和年輕的女性。Wellpath店主管詹妮弗·本格爾(Jennifer Bengel)說:“然后,她們會獲取其它的團購券,享受其它的服務。根本沒有忠誠度可言。”
幾個月之前,團購非常火熱。團購市場的領軍者Groupon還曾計劃以高達300億美元的估值上市,對于這家成立不足三年的創業公司而言,這將創下一個紀錄。在Groupon的引領下,數百家團購網站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包括DoubleTakeDeals、YourBestDeals、DealFind、DoodleDeals、DealOn、DealSwarm和GoDailyDeals。團購網站曾被廣泛贊譽為本地廣告的替代者。
而現在,團購疲勞正在出現。由于股票市場動蕩和內部措施不當,Groupon的上市計劃屢次推遲。該公司自稱上市將重新提上日程,但一些分析師認為,Groupon上市將永不可能實現。數十家團購網站正在關閉、轉型或合并,包括圣迭戈的Local Twist、亞特蘭大的RelishNYC和Crowd Cut。社交網絡巨頭Facebook和本地商鋪點評網站Yelp這兩家知名的互聯網公司也迅速撤回了進軍團購領域的計劃。
即便是全球最大的網絡零售商亞馬遜也遇到了一些麻煩,亞馬遜一個月前在紐約大張旗鼓地推出的團購服務并未能夠引起足夠的轟動。LocalDealSites.com數據顯示,紐約市至少有40家活躍的團購網站。
商家利潤低
購物優惠券歷史悠久,而且必然將一直在本地商戶吸引消費者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但是在線團購交易的核心層面存在一個基本的矛盾。消費者被告知:你永遠不必再支付全價。而商家則被告知:你可以得到更多愿意支付全價的新的顧客。
一些企業家對團購行業的整個邏輯提出質疑。團購網站Bloomspot的聯合創始人賈斯佩·麥科姆森(Jasper Malcolmson)將基本的團購交易與房地產繁榮時期的次級貸款相比較。
麥科姆森說:“他們將這些抵押提供給每一位消費者,而不顧他們是否可以應對。但遲早你會發現,如果你無法賺錢,就無法提供誘人的團購。”最近,麥科姆森將Bloomspot的專注度轉移到了商家的利潤。
在第一個互聯網繁榮時期,企業家就曾試圖創建團購網站,但從未實現。之后,一些遠在硅谷的“外來戶”發現了這個理念,并很意外地發現它點燃了市場。2008年底,一群喜歡音樂和電影的年輕人在芝加哥創建了Groupon,他們甚至從未預見到互聯網一夜暴富的神話能夠發生在他們身上。
Groupon廣告文寫手丹尼埃爾·基布爾米斯(Daniel Kibblesmith)表示:“我們習慣于小規模的觀眾,例如在博客,我們是作者,而他們只是讀者。而現在的觀眾我們數都數不過來。”
300億估值的天方夜譚
去年12月,谷歌曾對Groupon開出60億美元的收購價格。這是一個令人震驚的價格,但Groupon拒絕了搜索巨頭,聲稱自己的價值遠高于谷歌報價。團購熱度啟動,這是整個互聯網繁榮的寫照,而Groupon的估值也以每周10億美元的速度飛漲。
很多人在想,一些業余的藝術從業者都可以做到,那我也可以。創建團購網站只需要一張桌子,以及一項面向全球的交易。Forrester分析師蘇查里塔·穆爾普魯(Sucharita Mulpuru)表示:“很多人看到了一夜暴富的機會,這與1999年時的心態何其相似。”
今年6月份,Groupon提交上市申請,這是上市的第一步。然而這份申請里的財務報表說明,團購前景并非一片光明。與Groupon一貫的聲稱不同的是,從傳統意義上講,該公司并未實現盈利。Groupon網站80%的注冊用戶從未參與過團購交易。300億美元的估值瞬間成為天方夜譚。
Groupon建立起來的團購秩序使其拒絕回應有關商業模式的批評,只是在官方博客上以玩笑的口吻解釋說,它“不得向媒體透露能夠使該公司看起來‘優秀’或‘成功’的信息”。
砍價心態與長期聲譽
商家確實能夠從團購交易中獲益。團購交易可以提高品牌知名度,當然也有一些顧客愿意再次回來支付全價。但這樣做的代價太高:大多數團購網站提供五折優惠的交易,商家只能得到顧客所支付金額的一半。
紐約Da Pietro發型工作室曾與一家二流團購網站合作推廣促銷,但最終卻請求該團購網站撤下推廣活動。工作室經理羅薩納·卡巴什(Rosanna Kabashi)說:“不要了,我們不需要你帶來的顧客。”
在商家看來,更糟糕的是,團購導致消費者產生了一種無情的砍價心態。Wellpath店主管詹妮弗·本格爾說:“我們每天都會收到郵件或電話說,我們能否達到某家店的價格。我們不是沃爾瑪。”
最近波士頓大學和哈佛大學在對數千筆Groupon和Living Social團購交易進行調查后發現,商家的長遠聲譽也會受損。研究員發現,平均而言,團購用戶很少滿意,他們在餐廳用餐或SPA享受服務后,就會登錄Yelp進行抱怨。這會拉低該商家在Yelp上的評級。
參與該調查項目的波士頓大學計算機科學教授約翰·拜爾斯(John Byers)說:“提供團購券會使商家聲譽受損,團購用戶比普通消費者更加挑剔,或者對商家更為苛刻。”
甚至零售業巨頭亞馬遜也發現快速暴富很難實現,亞馬遜在紐約推出的團購服務不溫不火,例如拉丁餐教學課的團購服務僅吸引了61名用戶,一家亞洲餐廳吸引了109名消費者。
紐約曼哈頓第三大道Creole餐廳經理凱文·沃爾特斯(Kevin Walters)表示,他“非常非常驚訝”通過亞馬遜團購僅售出了77筆交易。他說,這個數字應當更大。而亞馬遜則拒絕對此置評。
盡管消費者反應并不積極,但沃爾特斯很可能還會嘗試其它的團購優惠。他說:“我的店在東部的哈萊姆區。如果其它地方的經濟出現動蕩,那么這里就會陷入蕭條。無論如何,我要吸引人們到這里。”
推薦閱讀
而且,該項分析服務可以使在線廣告商的決策時間從之前的若干天縮短至數分鐘,這對很多營銷商和客戶來說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據國外媒體報道,Google日前透露打算面向在線廣告商銷售一種分析服務。 谷歌產品管理主>>>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外媒:團購交易令商家很受傷
地址:http://www.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81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