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媒體今天刊文稱,在美國上市的中國概念股近期曝出一系列欺詐事件,這導致中國概念股集體遭遇投資者拋售。但分析師認為中國旗艦級互聯網公司不會存在會計問題。
以下為文章全文:
過去多年中,由于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中國企業的企業治理和監管問題沒有得到充分關注。這在中國互聯網企業中尤為明顯。當中國的社交媒體、電子商務和互聯網搜索等行業快速發展時,投資者通常不會注意到不可靠的流量數據、互聯網審查問題,以及企業股權結構的內在風險。
然而,隨著企業增長的放緩,這些問題正在被投資者所重視。本周四,路透社援引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以下簡稱“SEC”)官員羅伯特·庫扎米(Robert Khuzami)的說法稱,美國司法部正在調查中國企業的會計違規問題。報道中沒有提到具體的公司,也沒有提到哪家公司可能會受到影響。
不過,這一消息引起了中國互聯網概念股的股價大跌。其中,優酷股價下跌18%,百度股價下跌9.2%,而人人股價在收盤時漲幅明顯收窄。摩根大通分析師韋迪表示:“市場似乎已經考慮到了中國概念股的最壞情況。”他指出,投資者對于中國企業的會計問題,以及互聯網公司股權結構帶來的風險感到擔憂。
上周有報道稱,中國政府有關部門正在研究對“可變利益實體(VIE)”,即協議控制的股權結構進行監管。這一消息沖擊了中國互聯網概念股。不過分析師指出,相關的監管規定不太可能影響已經采用這種模式的公司,因為這將引起資本市場的動蕩。
Jeffries分析師孟晉紅表示:“如果整個行業都陷入負面情緒,那么投資者將會恐慌,隨后他們將會拋售最具流動性的公司股票,無論這些公司是否真的存在問題。我們認為中國的旗艦級互聯網公司不會存在會計問題。”
優酷一名發言人拒絕對公司股價置評,但同時表示該公司沒有收到來自美國監管部門的調查通知。人人一名發言人也表示,SEC沒有聯系該公司。
多家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小企業遭到審計方和做空投資者的批評,這些小企業被認為存在欺騙投資者,以及業績披露不準確的問題。SEC從去年底開始介入這類事件,并對幫助這些企業上市的金融公司,以及這些企業本身展開調查。
與大部分藍籌科技股不同,大部分此類公司采用不透明、開后門的方式實現了在美國的上市。這些科技公司也有著自己的問題,例如中國互聯網市場的數據往往較為混亂,無論數據來自第三方研究公司還是互聯網公司自身。今年早些時候,人人在招股書中調整了關鍵的用戶數據,這使得投資者開始重視這方面問題。
市場的不穩定以及投資者的擔憂已導致中國互聯網公司放慢了在美國上市的步伐。迅雷今年6月在美國提交了上市申請,但隨后一個月就宣布“因當前股市狀況”而推遲上市。(
推薦閱讀
奇虎稱傅盛違反上述離職限制,傅盛早在2005創立北京可牛,在傅離開奇虎后,北京可牛投入與奇虎直接競爭的業務。(可牛其后與金山安全合并成金山網絡,傅盛現為金山網絡CEO)。奇虎還指控傅盛挖走奇虎員工,以及利用奇虎>>>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分析稱中國旗艦級互聯網公司不存在會計問題
地址:http://www.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81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