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玉柱對民生銀行(600016.SH,01988.HK)的增持頻繁而迅猛。在上半年耗資40億元增持民生銀行A股股份后,8月18日至9月6日,14個交易日內,史玉柱又大手筆增持民生銀行H股,合計持股達到9215萬股,占H股的2.23%。
8月24日,一條微博透露出史玉柱密集增持的背后緣由。
“拜托中國人壽(601628.SH,02628.HK),別虎視眈眈想控股民生銀行。中國唯一的民營重要銀行(總市值超過4.4萬億),不應倒退成為國有銀行。”當天,擁有400萬“粉絲”的史玉柱在自己的微博上如此表示。
就在史玉柱發微博前的幾十分鐘,中國人壽副總裁劉家德表示,中國人壽依然看好銀行股,并有意增持民生銀行。
而史玉柱的上述微博也被看成是對中國人壽的隔空喊話。
博弈再融資
8月24日,在中國人壽中期業績發布會上,當有媒體提問“中國人壽是否會增持成為民生銀行控股股東”時,劉家德委婉表示,中國人壽一度是民生銀行單一第一大股東,目前雖位列第三,但由于單一第一大股東(新希望投資有限公司)由不同的法人合股構成,因此從綜合控制能力來講,中國人壽實是第二大股東。下一步是否進一步增持民生銀行股票,要取決于民生銀行如何考慮。
對此,史玉柱在其微博上表示,“給民營一塊小小的天空吧。失去民營機制的民生銀行,將失去核心競爭力,告別高速成長。”
民生銀行中報顯示,新希望投資有限公司是其單一最大股東(香港中央結算(代理人)有限公司除外),持股4.99%。中國人壽緊隨其后,持有4.31%的股份,為單一第二大股東,兩者之差僅0.68%。
史玉柱實際控制的上海健特生命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上海健特”)以占股2.77%位列第五大單一股東。
一位接近民生銀行的人士在接受《財經國家周刊》記者采訪時表示,民生的股權之爭由來已久,從去年底開始,圍繞民生銀行的再融資方案,股東之間的博弈就曾頻頻上演。此次中國人壽增持民生銀行股權風波,不過是上次的延續而已。
早在2010年底,民生銀行的核心資本充足率和資本充足率分別為8.07%和10.44%,雙雙低于銀監會對非系統重要性銀行要求的8.5%和10.5%。當時,民生銀行再融資需求已是迫在眉睫。
民生銀行一位高管對本刊記者透露,當時為能快速融到資金,民生銀行董事會曾多次召開面對老股東的定向增發會議。
在上述會議上,中國人壽表現搶眼,參會的中國人壽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副總裁王軍輝曾豪言,“你們不要的(增發股份)我都要”。
因為中國人壽的國企性質,當時民生銀行將其認購量控制在5億股,認購后占股比例為6.4%。
在民營股東中,史玉柱控制的上海健特在原方案中計劃以每股4.57的價格共認購14.24億股,由于江蘇熔盛和華泰汽車放棄認購,史玉柱準備接手兩者合計可認購的7.66億股,上海健特預計認購后持股將達21.9億股。
不過,在民生銀行更改融資方案后,史玉柱的計劃落空。
不甘寂寞的史玉柱在今年上半年耗資40億元密集增持民生銀行A股股份。同時,據港交所披露的股權信息,從8月18日,也即民生銀行公布半年報的次日至9月6日的14個交易日內,史玉柱14次增持民生銀行H股,合計持股達到9215萬股,占H股的2.23%。
9月14日,巨人游戲公關總監馬全智對《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表示,史玉柱主要通過巨人投資和上海健特增持民生銀行。“他(史玉柱)一直看好銀行股,對民生銀行也是持長期投資計劃”。
人壽布局
在一些業內人士眼中,中國人壽近年來在銀行領域的投資,絕大多數屬于財務投資,缺少主導話語權。而股權相對分散的民生銀行,似乎最有可能被中國人壽搶到控股權,以實現其對銀行“一參一控”的目標。
早在2009年,市場已經傳出中國人壽有意控股民生銀行。當年8月,中國人壽所持9.28億股民生銀行解禁后,其并沒有拋售股票。
中國人壽對銀行股的偏愛也是業內共知。
劉家德在今年中期業績發布會上曾稱,中國人壽一直是民生銀行的重要投資者,之所以持有民生銀行較大股權,是因為銀行業在中國仍然處于黃金發展時期,銀行的盈利能力是可觀的。中國人壽介入到銀行業的經營盡管是間接地通過股權投資的方式,這仍然會為中國人壽帶來可觀的收益,這是基本的考慮。
根據券商研究員的測算,按目前股價預估,銀行板塊2011年和2012年平均市盈率僅為6.72和5.73倍,2012年的市凈率更是已低至1倍左右,銀行股的低估值,對于一些長線資本來說,正是逢低吸納銀行股的好時機。
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師稱,今年以來民生銀行股價走勢不錯,這與民生基本面有關。上半年,招商、浦發、中信、興業、光大和民生六家銀行平均實現凈利潤136.44億元,同比增長42.54%,其中,民生銀行中報業績不僅超出了預期,也是六家上市銀行中凈利潤增速最快的一家,為56.98%。
“民生銀行戰略執行力強,”廣發證券銀行業分析師沐華說,2009年下半年,民生銀行提出“做民營企業的銀行、小微企業的銀行、高端客戶的銀行”的戰略定位,到2011年上半年,民生銀行的戰略轉型已經初見成效。2011年6月末,民生銀行小微企業貸款產品“商貸通”貸款余額2076.49億元,比上年末增加486.63億元。
同時,中國人壽增持民生重點還在于其渠道資源的稀缺性。今年上半年,受銀保新規等影響,中國人壽的銀保業務出現下滑,首年保費下降5.8%。憑借往年續期的高比例增長,使得中國人壽的銀保總保費保住了正增長的趨勢,增長率為3.5%。
這還得益于中國人壽在入股廣發銀行后,廣發對代理中國人壽壽險業務曾做出戰略調整,逐漸加大了對其銀保期交業務的代理銷售力度。 “中國人壽投資民生銀行,其實也有這層考慮,通過對外的股
權投資,進一步密切雙方的戰略合作關系,發揮協同效應。”劉家德說。
除了銀保原因之外,控股一家全國性銀行對中國人壽來說已經是至關重要,因為老對手中國平安已經走在了前面。通過入主深發展(000001.SZ),中國平安真正實現了銀行、保險、投資業務的三足鼎立。也正是在中國平安成功收購深發展后,中國人壽意識到,仿效這種模式或能順理成章完成“一參一控”的既定目標。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稱,中國人壽欲成為民生銀行的第一大股東在操作層面上是可行的。中國人壽4.31%的持股比例,與劉永好實際掌握的7.08%股權相差并不大,即使以6元/股的成本增持,耗資不過約45億元。中國人壽最新公布的中報顯示,其手握795.31億元現金流,并不用擔心資金來源。
“中國人壽不可能成為我們的第一大股東。”民生銀行一內部人士在接受《財經國家周刊》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人壽如果增持民生銀行要通過很多程序,在持股比例超過5%后,每一步增持都要上報銀監會,這涉及到一個股權集中度的問題。
爭奪白熱化
民生銀行行長洪琦對本刊記者透露,中國人壽并沒有控股民生銀行之意,民生銀行十大股東里也沒有一個有實力控股民生銀行。“即便多增持股份,也不一定能在董事會和股大會里贏得發言權。”
上述不愿具名的分析師也稱,民生銀行的股權很分散,中國人壽要控股民生銀行,持股比例至少要在20%以上,這在短期內是難以實現的。“即便中國人壽想買,別的股東也不一定會賣。”
該分析師認為,中國人壽也難以通過二級市場達到增持民生銀行的目的,大量增持,股價會波動很大,這種大規模收購是很難在二級市場上完成的,成本會非常高。
“即便中國人壽成為民生銀行的第一大股東,也不一定會有絕對的話語權。”中信建投銀行業分析師楊榮認為。
9月1日,民生銀行發布公告稱,近日已收到銀監會相關批復文件,原則同意其公開發行A股可轉換公司債券及增發H股的再融資方案。
根據該方案,擬發行的A股可轉債募資總額不超過200億元,期限為六年,原A股股東具有優先配售權;H股發行的發行總量為不超過發行前已發行在外的H股總股數的40%。
對于民生銀行的再融資,劉家德已經公開表示,中國人壽作為股東方,會堅定予以支持,民生銀行無論通過股權形式融資,還是采取債務形式,“我們都會提供支持。”
伴隨著中國人壽的公開表態,史玉柱也頻頻出手增持民生股份。
9月2日,史玉柱向聯交所申報,增持民生銀行1000萬股H股,同一天,史玉柱所持民生銀行A股達8.04億股,占總股本的3.01%。但這一持股比例與4.31%的中國人壽持股比例相比,仍略遜不少。在史玉柱8月24日通過微博喊話后,8月25日民生銀行大漲6.47%,史玉
柱旗下公司所持股份浮盈2.36億元。史玉柱的這條微博也被戲稱為“史上最貴的微博”。同時史玉柱也被冠上了“操縱股價”之嫌。
對此,史玉柱在微博上再次稱,“我公司在二級市場新增持的A股和原來持有的民生銀行法人股,三年內如果我們出售掉一股,大家可盡情罵我。”
此外,今年8月9日,巨人發布2011年第二季財報披露,其將于三季度向所有股東派發股利,每股3美元,總計凈額7.082億美元。媒體報道史玉柱及其家族持有巨人游戲約70%的股份,其借此次分紅計劃將收獲約4.8億美元。
巨人游戲公關總監馬全智告訴《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說,其實史玉柱家族持有巨人股份不到60%,這次分紅主要是帳上現金特別多,加之通過評估,資本市場并不是太好。“留下來的2.38億美元已經足夠我們網游業務的開展了。”他說。
按照60%持股比例計算,巨人股份將為史玉柱提供4.2億美元的資金支持。隨著史玉柱的不斷增持,健特生物持股比例正在悄悄逼近第五大股東東方集團(持股比例3.33%),而中國人壽顯然不會輕易放棄民生銀行,民生銀行的控股權爭奪有待進一步明朗。洪琦表示,民生銀行方面,還是希望能保持典型的股份制銀行和民營銀行特色。
推薦閱讀
易積網絡總裁季攀表示:本輪融資后,公司將進一步加大IT系統建設和倉儲物流投入,并進一步拓展品牌和平臺合作,到2012年第一季度,公司將完成全國10萬方倉儲中心的建設,日處理訂單能力將超過10萬單。 近日,電商外包>>>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史玉柱密集民生銀行增持背后 博弈中國人壽
地址:http://www.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82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