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今日已是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大限,而迄今為止尚未獲得支付牌照的外資支付公司的生存現狀也成為業界關注焦點。Paypal中國則對搜狐IT回應稱,其正在申請第三方支付業務許可證的進程中,已經提交了相關申請材料,同時,Paypal在中國的業務一切如常。
Paypal中國相關負責人強調了其與其他國內第三方支付的不同:“第三方支付業務許可證針對的是中國賣家和中國買家之間的境內在線支付業務。PayPal在中國的業務重點是跨境在線支付,即幫助中國商戶將商品銷售給海外買家。”
不過,央行頒布的《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卻并未明確規定外貿型第三方支付許可證應如何申請,也并未將這種類型的第三方支付排除在監管范圍之外。
PayPal中國負責人坦言:“PayPal與中國人民銀行一直保持著緊密溝通,這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針對外資在線支付企業申請第三方支付許可證的有關規定。總而言之,我們會確保遵守與自身業務領域相關的所有法律和法規。”
在介紹上述溝通的進展時,PayPal方面稱:“為繼續保持我們在中國所有業務的合規化,我們正在申請第三方支付業務許可證的進程中,已經提交了相關申請材料。同時,我們在中國的業務一切如常,我們將一如既往地為中國商戶提供更加安全、便捷、易于使用的全球化支付系統,幫助他們將商品銷往全球千百萬買家。”
據悉,《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中明確規定:“外商投資支付機構的業務范圍、境外出資人的資格條件和出資比例等,由央行另行規定,報國務院批準。”
此前,中國公司大多因為接受境外融資而成為“外資公司”,但由于內地很多牌照只能由內資公司持有,這些公司往往成立由內地自然人控股的內資公司持有經營牌照,進行協議控制。
不過,此前支付寶所有權轉移風波也透露出信號,即央行對申請支付牌照公司的外資占股和控股情況極為關注,要求嚴苛。
此前亦有消息稱,PayPal可能通過成立合資公司或者協議控制的方式申請牌照,但PayPal并未對外披露相關信息。
昨日,中國人民銀行官方網站披露新一批批獲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公司名單,包括上海銀聯電子支付服務有限公司在內的13家公司獲得牌照。
去年6月,央行公布《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根據規定,非金融機構提供支付服務需要按規定取得《支付業務許可證》,成為支付機構,而2011年9月1日成為第三方支付機構獲得許可證的最后期限,逾期未取得的企業將不得繼續從事支付業務。
推薦閱讀
類似“綁架”口碑的情況還有很多。今朝裝飾常務副總裁汪曉兵表示,目前市場競爭激烈,網絡裝修隊和裝修工長規模>>>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Paypal中國稱支付牌照申請中 業務運營一切如常
地址:http://www.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84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