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外媒體報道,今年7月份,Facebook(臉譜)已經躍升為美國第三大在線視頻網站,僅次于Vevo和YouTube。相較于6月份,Facebook一口氣把微軟、雅虎、維亞康姆甩在后頭。業內人士認為,這是Facebook平臺化、開放化的威力所在。而在國內,經過一輪喧囂之后,各大開放平臺逐漸偃旗息鼓,其中隱藏的泡沫反倒魅影浮現。針對以上現象,本報記者連線北京海納互聯網研究中心創始人王志浩進行分析解讀。
Facebook的成功源自平臺與開放
Facebook在開放平臺的作為走在業界前列。近日有國外媒體稱,市場調研公司comScore發布最新數據顯示,就獨立訪問人數而言,Facebook已經躍升為美國第三大在線視頻網站,僅次于Vevo和YouTube 。今年7月間,共約有5150萬Facebook用戶通過該網站觀看視頻,而Vevo獨立訪問人數為6200萬,YouTube的獨立訪問人數為1.58億。
Facebook的發展速度確實令人驚訝。今年6月,Facebook的獨立用戶數還排在第六名。當時,微軟、雅虎、維亞康姆均排在前頭。
對此,王志浩表示,這就是平臺化、開放化的威力所在,對產業鏈的把握和上游定位準確,功到自然成。王志浩進一步指出,Facebook是全球SNS開放平臺的典范,它構建的是一個平臺而不是SNS網站本身。所謂的平臺是構建了一個用戶匯集、服務匯集,最后實現交易匯集的綜合體系。Facebook的定位是上游平臺,而不與下游爭利。視頻是它不斷匯聚過來的一類服務而已,以后還會出現其他的類型,比如最大的新聞平臺等等。
Facebook的平臺化是開放的。它創建了一個類似城市的模式,構建好這個城市,提供城市居民各類基礎服務,比如SNS、圖片存儲、視頻存儲等等,再借助其開放的API為服務提供商提供基礎服務,從而營造了一個“城市生活”環境和“城市招商”環境,實現了用戶和服務的雙重匯集。這是它開放的基本形態。
把握本質,在于定位和能力
把視角轉移到國內,開放平臺的說法也時常見諸報端,甚至今年被稱為互聯網界的平臺開放年。
談及開放平臺的本質問題,王志浩稱,去年底,國內不少互聯網企業把開放當作是一種思想,其實開放更是一種戰略,關系到產業定位的問題。而目前許多開放平臺還是偽開放,它們的開放僅僅是形式。
總的說來,開放的本質有兩點:一是上游產業的定位,二是自我的基礎服務能力。如果以這兩點作為衡量標準,國內很多互聯網企業其實都沒有做到真正的開放,包括Q+和百度等,因為最關鍵的開放的因素(基礎服務能力)完全沒有,都是倒流量,根本不可能持續。
對于定位問題,王志浩表示,選擇做上游還是中下游必須考慮清楚。做上游的話就打造基礎服務能力,做優秀的匯聚各類資源的平臺;做中下游的話就做好自己的特色服務,打造核心競爭力。問題是很多互聯網企業都沒有準確的定位,往往都號稱做開放平臺。人云亦云,死的糊涂。
對于基礎服務能力,王志浩舉例稱,同樣是《憤怒的小鳥》,進入不同的開放平臺,需要考慮兩點。第一,在這個平臺上是否能有與其他平臺不同的用戶體驗;第二,在這個平臺上,對于廠商來講是否能有區別于其他平臺的體驗優勢。因此,僅有流量優勢無法實現開放,因為基礎服務能力不夠,難以形成對下游廠商和網民的雙重黏著。現在國內的很多互聯網企業其實都是流量優勢,表面是開放平臺,也做App商店等,但都是表面的,本質的能力還不具備。
最終,網民需要在這個平臺上使用同樣的服務有著不同的優質體驗,商家需要在這個平臺上能夠得到不同的優質服務。否則都是短期行為,不會形成真正的產業鏈。
誤解開放,泡沫魅影浮現
今年以來,騰訊高管接連召開會議,邀請業內人士“診斷”騰訊。與此相伴隨的是,百度、新浪、360等互聯網企業不甘人后,紛紛宣布開放平臺。一時間,互聯網業形成了凡是互聯網必須開放,不開放就是落后的思潮。
然而,經過一輪喧囂之后,各個互聯網公司似乎逐漸偃旗息鼓,呈現出完全不同的景象。
王志浩對此表示,這主要是對開放平臺理解不到位造成的。國內企業宣稱開放的動機其實都是跟隨國外蘋果和Facebook的成功,希望能夠占領產業的制高點。但是自身的定位和能力不夠,所以失敗也是自然的。很多本身就是下游的企業也紛紛開放,但下游怎么可能開放?開放的本義是:不做應用,做平臺,這個平臺不僅有流量,更有別人沒有的具有競爭力的服務(對網民的,對廠商的),廠商可以把應用和服務都放到這個平臺上。
現在除了很少的幾家外(360和Q+有一部分的開發能力),其余的都已經很少再提及,因為實踐表明,他們理解的開放模式根本沒有帶來實際的效果。其實就是思維錯誤了,當時喊的最厲害的一種概念就是“開放是一種思想”,為了追求先進思想,于是都開放。但是如果自身不具備開放的本質優勢,即基礎服務能力,開放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比如,多數開放平臺還是在倒流量,這對商家沒有太大價值,因為倒流量的方法太多了。
這種偽開放對網民也沒有太大的吸引力相比較而言,蘋果雖然形式上是封閉的,但是它的本質卻是一個成功的開放平臺。同樣的游戲APP,在蘋果上玩的效果與在安卓上的效果有些差異化特點。
蘋果的應用商店和Facebook的組件等等模式都是形式,它不是開放的本質。現在大量的企業都看形式而忽略其內涵,造成國內的開放泡沫越來越多,積累到一定時間必然破滅。
推薦閱讀
基于文化及經濟不同程度的差異,國內游戲從業者的社會認同度以及從業者本身的態度也與國外有差距。國內的一些網游開發商開發游戲時重點不放在創意和創新上,而是直接的考慮怎么粘住玩家,想盡辦法賺錢,并不惜采用暴>>>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84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