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ID
公司名稱:哇噻網
創業者:趙徑文
創業時間:2008年11月
創業地點:北京
員工數量:30多人
商業模式:專注于原創品牌和手工作品的C2C電子商務網站
經營業績:2010年銷售總額數百萬人民幣
融資記錄:2008年獲數百萬元人民幣天使投資
B2C模式會比C2C模式來得更管用?今年8月中旬,已經運營了近三年的創意產品銷售網站哇噻網“逆勢而動”,由原來的B2C模式轉為C2C的平臺模式。在哇噻網CEO趙徑文眼里,他認為C2C模式在中國并非已經徹底過時,只是先前的時間點和切入點不對而已。
B2C的“天花板”
2007年,在時尚媒體工作了十余年的趙徑文發現,雜志始終不是自己的,很多想法也不能一一實現。于是,他開始琢磨“該干點別的什么”。
在幾次與設計界的朋友聊天時,他了解到,盡管有一些不定期舉辦的創意市集能收獲不錯的市場反應,但在原創設計品牌和手工創意品領域卻始終缺乏一個常規的垂直渠道。“為什么不把它搬上網,用相對較小的成本投入來建立這樣一個常規渠道呢?”
為了將這個想法付諸實踐,趙徑文動用了身邊所有資源:從熟識的投資人那里拿到一筆啟動資金,拉來近百名設計師與網站簽約,上線近40個原創品牌和超過2000個SKU的商品,甚至還請了明星主持李霞擔任負責公關推廣的副總裁。2008年11月,哇噻網正式上線。
在圈中好友的支持下,哇噻網的確“小小地火了一把”,但很快,各種問題也開始向趙徑文撲面而來。
“首先,是推廣成本太高。”正如趙徑文所感受的,獨立B2C網站的新客戶獲取成本從2008年時的幾十元一路飆升到現在的過百元。這讓手里只握著幾百萬啟動資金的趙徑文,每一分錢都花得戰戰兢兢。
但最讓他頭痛的,還是后端供應鏈的梳理。《城市畫報》副主編、iMART創意市集策劃與發起人劉瓊雄告訴南都記者,與那些可以批量生產的工廠貨不同,真正的原創設計、創意產品生產周期長,產量小,有的手工藝人甚至只有把上一批貨賣出去了才可能做新貨。這正是創意市集無法經常性舉辦的原因,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哇噻網的發展速度。
同時,很多獨立設計師、手工藝人并沒有創辦公司,在向哇噻網供貨時也無法提供發票單據等,也給哇噻網在制作財務報表、進行后續融資時造成了一定困難。
到了2010年年底,趙徑文回憶“那幾乎是最難熬的時刻”:資金鏈空前吃緊,核心成員相繼離開。更重要的是,他意識到,照著現在的路子走下去,結果只能是虧得更多。
當垂直C2C遇見社交網絡
在尋找出路的過程中,趙徑文發現,同樣是做原創設計品牌和產品的電子商務網站,美國一家名為Etsy的C2C平臺網站自2005年創立以來,已吸引了近40萬家原創品牌店,超過1300萬款產品,2010年的銷售總額達4.2億美元,卻只有150名員工。這無疑是趙徑文最夢寐以求的“輕公司”模式。
“其實,如果一開始就嘗試C2C模式,也未必做得起來。”趙徑文對于轉型C2C,并沒有“相見恨晚”的感覺。一方面,正是淘寶和各類獨立B2C網站這些年所做的市場培育,才有了相當數量的成熟網購人群和一大批有著網絡渠道意識的設計師、手工藝人,C2C模式才有了騰挪的空間;另一方面,微博、輕博客等新的社交媒體的出現,也讓哇噻網除了交易之外,有了更多黏住用戶和商家的工具。
因此,新改版后的哇噻網不僅一上線二十天就吸引了近500家店鋪、超過8000款原創手工產品入駐,而且也將社交網絡的功能與商品交易做了更多新的融合。
例如,每個用戶(包括店家)都可以建立自己喜歡的商品的“博物館”列表(店家所建列表中,自家商品不得超過三款),其他用戶可以選擇“長廊”模式瀏覽各個“博物館”列表,哇噻網也會每天選一個熱門列表做
推薦閱讀
264家創業板公司(含已招股未上市公司)加權平均每股收益0.25元,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為3.92%。開山股份、電科院、鐵漢生態位居每股收益前三名,分別為1.40元、1.23元、0.96元。僅恒信移動、國聯水產虧損。 華伍股份>>>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85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