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今晨報道稱,近日在昆明發現的5家山寨蘋果專賣店,現在已經有兩家被關閉了,但是原因不是版權問題,而是因為這兩家店沒有正式的經營許可證。
報道稱,這些山寨蘋果專賣店對于蘋果創始人喬布斯來說,一方面是很無禮的;不過,另一方面也為他在當地提供了免費的市場調查。
“蘋果店能否在中國二三線城市生存?”這可不是個容易回答的問題。蘋果如果真的去做市場調研,會花掉喬布斯一大筆錢。
現在山寨蘋果店給了喬布斯答案。像昆明這樣的中國二線城市,竟然有5家“蘋果專賣店”,而其中3家相互之間僅有10分鐘的路程。即使是這樣,也沒能阻止這些山寨蘋果店“茁壯成長”。
問題又出來了,如果說蘋果對于打開中國二線城市市場已有足夠信心,它們會不會付諸實踐呢?《金融時報》稱,喬布斯現在真是進退兩難。
●分析
蘋果“欲擒故縱” 在華不好使
蘋果一直走“稀缺性銷售”路線。近年來,每一次蘋果推出新產品,都會在頭幾個月就銷售一空。
比如今年3月推出的平板電腦iPad 2,幾個月來經常斷貨,而每到一批新貨,都會在短時間內被搶購一空。
其實,如果真想跟上市場需求,蘋果完全有能力大批量地生產。“欲擒故縱”使得蘋果成功地走到了今天。然而,值得蘋果反思的是,這一戲碼在中國是否有些失誤。
如今,蘋果在中國內地只開設了4家官方的專賣店,北京、上海各兩家。美國《紐約時報》曾指出,這4家蘋果專賣店是全球最擁擠且最賺錢的。蘋果對中國可謂又愛又恨,幾乎所有的蘋果產品都是在中國的工廠制造,但中國的“山寨文化”也令蘋果頭疼。
●未來
維權或讓利
蘋果進退兩難
蘋果的“饑渴營銷”策略,品牌在中國的高認可度以及新興的中產階層對高端產品的追捧,這些都刺激了山寨蘋果店的出現。黃牛們也利用了蘋果產品在中國境內外之間的價格差,發展起了蓬勃的灰色市場。
一臺在香港賣3888港元(約合人民幣3230元)的iPad2,在內地官方價格是3688元。內地大多數未經授權的分銷商則將售價定在了這兩者之間。
這使蘋果在中國陷入進退兩難的困境。應該冒著失去神秘感的風險,生產更多的產品以占領這一龐大的市場?還是繼續走自己的路,讓山寨店賺走本來屬于自己的錢?
這并不是一個小問題,因為中國市場正是蘋果的未來。如蘋果首席運營官(COO)蒂姆·庫克所說:“蘋果現在只觸及到了中國市場的表皮,對蘋果而言,中國有難以想象的機會。”
他表示,中國對于蘋果的業績至關重要。2011年第三財季,蘋果在中國(含港臺地區)的營收達38億美元,同比增長6倍。
推薦閱讀
周五美國股市收跌,道指蒙受了一年來最大的單周跌幅。美國兩黨在提高債務上限問題上的不確定性仍在延續,令股市承壓。中國概念股多數下跌,8只股票跌幅超4%,其中淘米網大跌10.3%報14.71美元;諾亞舟大跌14.52%報2.1>>>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88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