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爾森8月初發布2012第二季度中國消費者信心指數報告,媒體引用最多的部分是,中國整體消費者信息指數由一季度的110降到了105。但有一個趨勢更值得關注,那就是本應對未來充滿憧憬的年輕群體,悲觀情緒卻在發酵。30至39歲消費者的信心指數自2011年四季度以來首次超過30歲以下的年輕消費群體。
通俗地說,在房子車子妻子孩子的壓力下,我國青年正日益淪為“屌絲”。
那么,在這個屌絲當道的時代,誰才是電商的主力客戶群?
30至39歲消費者對未來個人收入的預期明顯好于年輕消費者。根據報告,年輕消費群體對當前收入和未來一年收入的滿意度預期為48%和67%,而30至39歲消費者則分別為56%和72%。
30歲以下年輕消費群體是消費電子與互聯網行業最關注的群體。他們往往是新產品新技術的早期采用者,也是數碼消費文化的主力。收入預期的下滑,可以預見的后果就是支出的收緊。報告中可以看到,第二季度,30歲以下年輕人計劃未來一年購買數碼產品的比例季度環比下跌四個百分比至44%。
“有沒有錢”只是一方面,隨后的問題是:愿不愿意買。
30至39歲消費者對未來收入信心的上升是否有助于彌補年輕人們的失落呢?答案顯然不是那么樂觀,這一人群中計劃未來一年購買數碼產品的比例僅上升1個百分點至35%,比例仍遠遠低于年輕人,他們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房產,家用電器和家具上。
對于電子商務來說,以上數據或許伴著有喜有憂的解讀。
擔憂的顯然是作為在線消費主力的年輕人在未來幾個季度可能的支出緊縮。年輕人群體對于價格的敏感使得團購等服務有更多的機會,而電子商務正在如火如荼開打的價格戰也許將更有效吸引注意力,但這個美好的推測似乎有點過于匆忙和單純。
我更期待“無印良品”式公司和服務的成長。當年,無印良品以“有理由的便宜”成長于石油危機年代,但又以質感的設計贏得人心。轉型升級,總要車到山前,才能柳暗花明。
另外,也許是時候把目光投向更多的30+人群了。他們的在線消費習慣,他們的數碼產品購買行為,都需要更多的研究與投入。
當年的互聯網創業者們大都已經過了30+,但他們顯然不是中國最廣大地區的典型30+用戶,而且互聯網行業的很多公司的平均員工年齡都不超過30歲。如何從這個年齡層的普通消費者賺錢,把他們對數碼產品的追求從“更大更快更貴”中解放出來,把他們從洗浴中心洗腳城,與鋪著紅色地毯站滿紅色旗袍迎賓小姐的酒樓中拉出來,在滿足他們需求的同時進行用戶教育與文化發掘,有挑戰,但也是件很值得做,很有社會責任感的事情。
推薦閱讀
今年年初騰訊發布公告稱欲以2695萬美元收購LevelUp49%股權,支付方式包括現金及公司內部資源,隨后LevelUp還將向騰訊出售部分期權,占其已發行股本的67%。今日騰訊發布的2012年半年報中披露,這一交易已于上月正式完>>>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青年日益淪為屌絲,大叔或將成為網購主力
地址:http://www.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20330/118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