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奧能源和中石化組成的財團對中國燃氣收購一案,中國燃氣內部高管2月22日主動向本報發聲,就管理層的態度、中國燃氣估值、4000名員工簽名反對等事件做了說明。
“我們現在已經成立一個獨立董事委員會,待到財團正式要約出來之后,會聘請獨立的財務機構對正式要約進行評估。”該高管表示,正式要約需要等到新奧能源通過國家商務部壟斷審查、召開特別股東大會并獲得通過后方能發。
2月22日,截至收盤時,中國燃氣收于3.72港元,微漲0.81%,較之中國石化與新奧能源組成的財務提出收購案前的2.8港元,已有32.86%的漲幅。
2011年12月13日,新奧能源和中國石化共同宣布,以每股3.5港元共計167億港元的代價,收購中國燃氣已發行所有股份,新奧能源承擔收購費用的55%,中石化承擔45%。
1天之后的12月14日,中國燃氣發表聲明拒絕新奧能源與中國石化的報價,認為發起的聯合收購要約完全未獲邀請、屬機會主義性質且未能反映該公司的基本價值。
上述高管稱12月14日的公告主要有三個重點:一是未獲邀請的,“這是完全沒有溝通出來的要約”;二是機會主義性的,“因為要約拋出的時候正處于市場波動,再加上2010年12月份管理層出事之后,股價跌去了25%,較之同行高出許多”,故此當時的2.8元不是公司的基本價值,要約中的3.5元同樣沒辦法反映這樣的基本價值。
“第三點,也是我們對公司基本價值的判斷與財團不一樣。”該高管解釋,在管理層出事之前,中國燃氣52周的平均價是4.13元,歷史高位是5.03元,3.5元的出價確實很低。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燃氣的盈利遠低于新奧能源及其它同行。2010年年報顯示(截至當年3月31日財年),中國燃氣毛利率為20.72%,而新奧燃氣和華潤燃氣2009年毛利率分別為30.17%以及30.98%。
上述高管解釋,新奧能源從1989年即進入管道燃氣領域,而中國燃氣才有10年,很多項目成熟度上要欠缺一些,“目前中國燃氣的管道燃氣接駁率剛剛超過31%,成熟的企業是75%,我們正處于建設成長期。”加上目前營收45%來自LPG,雖然目前仍然虧損,但主要是整個產業架構未能搭建完善。
針對近期4000名員工聯名發函反對收購一事,該高管稱,“公司沒有利用職權讓員工簽名,是4000名員工將簽名信給法務部門,然后由法務部交給董事會。”該高管強調,中國燃氣處于增長非常迅速的狀態,“要約人應該提供一個比較好的控制溢價”。
一位熟悉收購內情的知情人士稱,在以公告發出收購要約之前,中國石化與新奧能源的財團即尋求與中國燃氣的溝通,“但沒有得到有效回應”。至于4000人的簽名信,“希望公開出來,并請第三方機構進行核實,以確定真偽”。
該知情人士同時表示,“現在中國燃氣的市盈率已高于新奧能源,但這是中國燃氣兩大股東韓國SK和富地石油聯合炒作的結果”。
推薦閱讀
新浪科技訊 2月23日下午消息,B2C電商企業京東商城(微博)宣布全國分公司突破200家,這意味著京東商城2012年全國業務布局和物流體系全面升級。 京東商城相關負責人表示,京東商城早在2009年開始大規模投入自有物流配送>>>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中國燃氣高管: 收購價3.5元屬投機
地址:http://www.sdlzkt.com/a/kandian/20120223/33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