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目前,蘋果的市值已經迫近5000億美元,而該公司和其股票是否會在所謂大數(shù)法則的作用下逐漸趨于平庸甚至反面呢?《紐約時報》撰稿人斯圖爾特(JAMES B. STEWART)采訪了若干專家,對此進行了深度分析。
以下即斯圖爾特的評論文章全文:
現(xiàn)在要找一個合適的,足夠好的詞來形容蘋果,確實是非常困難,但是,或許最簡單的形容才最到位,這就是:最大的。
以市值計算,蘋果現(xiàn)在是世界上最大的上市公司。上周,大漲之下,蘋果股價再創(chuàng)紀錄,市值接近5000億美元,也使得他們進一步鞏固了自己相對于原榜首埃克森美孚的優(yōu)勢。標準普爾公司資深指數(shù)分析師希佛布拉特(Howard Silverblatt)指出,1926年以來,獲得過這一榮譽的公司總計也只有十一家。
希佛布拉特介紹道,蘋果第一季度的盈利超過了130億美元,在標普500指數(shù)成份股的總盈利當中占據(jù)了6%有余的份額。在截至12月31日的季度當中,他們達成的業(yè)績是售出3704萬部iPhone,1543萬部iPad,營收463億3000萬美元,較之去年同期增長73%,而盈利則翻了一番還不止,真是令人目眩的表現(xiàn)。或許,比較一下更加直觀,比如上周,同為科技巨頭的惠普宣布盈利下滑了44%,而戴爾則下滑了18%。
蘋果的股價從去年6月低點至今上漲了68%,而得到好處的,遠不僅只有蘋果的股東。蘋果目前在標準普爾500指數(shù)和納斯達克(微博)100指數(shù)當中都是頂梁柱,因此,那些通過指數(shù)基金或者共同基金投資了這些指數(shù)的投資者,自然也是水漲船高。據(jù)估計,這些投資者占據(jù)了美國總人口的一半左右。上周,納斯達克綜合指數(shù)達到了2000年以來的最高點,而標準普爾500指數(shù)則創(chuàng)下了金融危機以來的紀錄。
問題也由此產生:蘋果現(xiàn)在是如此龐大,他們已經站在了大數(shù)法則的面前。
所謂大數(shù)法則,是由瑞士數(shù)學家伯努利(Jacob Bernoulli)最初證明的,這一法則指出:只要樣本的數(shù)量達到一定的規(guī)模,變量總是會趨近平均水平。對于那些大公司而言,這就意味著伴隨公司的規(guī)模變得愈來愈大,盈利增長和股價上漲的速度都將逐漸減緩下來。
如果蘋果的股價在未來十年還能夠以每年20%的速度上漲——這已經大大低于目前的速度了——那么,到了2022年,蘋果的市值就將超過3萬億美元,要知道,這已經超過了法國或者巴西2011年的國內生產總值。
換個角度,如果蘋果要保證營收以20%的速度增長,他們就必須在未來四個季度當中拿出額外的90億美元銷售額來,而一個目前銷售額10億美元的公司,則只要再多賣2億美元就可以了。
Evercore Partners負責蘋果的分析師席亞拉(Robert Cihra)不久前對我說,蘋果遭遇大數(shù)法則的問題已經“是一個多年的擔心了”。他表示,“過去一兩年當中,他們的營收增長實際上是提速了。我想,他們要持續(xù)做到這一點恐怕很難。你可以設想,在足夠遠的將來,蘋果想要維持成長,就不得不讓地球上的每個男人,女人,孩子,動物,甚至每塊石頭都買一部iPhone。”
或許,大數(shù)法則可以解釋蘋果股價目前的一些問題,比如說,盡管目前股價是如此之高,但是以某些指標看來,卻仍然有低估的嫌疑。基于今年的盈利預期,目前蘋果股價的市盈率還不到11,還低于大盤的13。實際上,現(xiàn)在所謂價值型投資者也在購買蘋果的股票,而在正常情況下,后者選擇的一般都是那些乏味的,低增長的,被認為是被低估的公司。
“某個角度說來,蘋果股票的估值目前是難以理解地低。”席亞拉評論道,“如果它不是如此龐大的化,市盈率原本應該高得多才對。在2011年度當中,他們的盈利增長了大約一倍,但是市盈率卻不到11。這就意味著股價實際上低于市場平均水準,盡管他們的成長速度遠遠超過平均水準。市盈率之所以受到打壓,原因非常簡單那,就是因為投資者在問:它還有什么辦法能夠繼續(xù)成長?”
投資者這樣想不是沒有理由的。在蘋果之前,其他的曾經達到頂部的公司似乎都被伯努利的定律擊倒了。比如2000年3月,在科技泡沫的頂點,思科系統(tǒng)以5570億美元的市值——甚至還超過今天的蘋果——坐上了第一的寶座,可是現(xiàn)在,思科的市值只有大約1000億美元,這就意味著股價那時至今的跌幅接近80%。當然,和蘋果不同,思科的市值和高達120的市盈率應該說是當時投資者頭腦過熱的產物,而非基于真實業(yè)績的。可是,其他曾經的第一們也都逐漸褪去了光環(huán),只是沒有思科的變化那么劇烈而已。
比如剛剛被蘋果趕下了榜首的埃克森美孚,他們是2006年,即埃克森和美孚合并七年之后得到這一位置的。那年的年底,埃克森美孚的市值為4470億美元,而現(xiàn)在他們較之當初少了350億美元。直至2005年,通用電氣也曾經把持榜首幾年,他們2005年的市值為3700億美元,而現(xiàn)在只有2050億美元。還有2002年的榜首微軟,那時的市值是2760億美元,而今天是2620億美元。
近些年來的這些前榜首們,唯一一個到今天還能夠有所斬獲的是IBM。他們的市值1990年為650億美元,排名第一,而現(xiàn)在是2290億美元。在這二十二年當中,計入股息,該股的整體回報率為年平均11.2%,這已經相當不錯了,但是對于蘋果的投資者們,這恐怕遠遠不能滿足他們的胃口。順便說一下,同期之內,標準普爾500指數(shù)基金的年平均回報率為8.7%。
蘋果是否能夠逃過那些前輩們的命運呢?
蘋果從來沒有成為過個人電腦領域的統(tǒng)治性力量,他們躍上標普500指數(shù)的頂部,是因為他們將傳統(tǒng)的手機轉變成了多功能的智能手機,可以說是本世紀迄今為止最重要的科技進步。在不久前過世的創(chuàng)始人喬布斯(Steve Jobs)領導之下,他們以卓越的技術,漂亮的設計和精明的營銷一路擊敗了諾基亞、摩托羅拉和Research in Motion等競爭對手。“所有人都需要它。”席亞拉評論智能手機說,“這是我們一生中所遇到的最重大的技術變革。”
盡管蘋果的規(guī)模已經如此龐大,華爾街的分析師們卻依然是壓倒性地一致看好該公司的前景。總計有五十七位分析師追蹤這家公司,而其中五十二位給出的股票評級都是買進或者強力買進。只有一個人的評級是賣出,這就是多倫多ACI Research的創(chuàng)始人和首席執(zhí)行官扎比茨基(Edward Zabitsky),他是一位電信行業(yè)專家,唱衰蘋果已經頗有幾年了。
“在我作為一個分析師的生涯當中,因為我對蘋果的判斷所得到的關注,是我在其他地方從來沒有體會過的。”扎比茨基對我說,“從放射線學者到車輛修理工,來自北美各處的各種人都寫來郵件,說我是個白癡。我們是一個研究機構,并沒有試圖從蘋果得到什么業(yè)務。如果我們真的想,我覺得我們應該已經得到了。”
推薦閱讀
新浪科技訊 2月28日消息,知情人士透露,中國電信(微博)此次引入的iPhone 4S最低購機套餐為每月49元,創(chuàng)iPhone 4S入網門檻新低,這顯然也是中國電信故意之舉。 電信版iPhone 4S最低檔套餐為49元檔 截止目前,中國電信>>>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蘋果市值迫近5000億美元:面臨大數(shù)法則考驗
地址:http://www.sdlzkt.com/a/kandian/20120228/34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