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民晚報》報道,電影局近日發出《關于進一步規范電影市場票務管理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其中可能對現在的電影票房產生最大影響的內容是,會員票、團體票不低于影院掛牌價格的70%。
筆者在電影局官網上未能搜索到這份征求意見稿全文,它顯然也不是面向公眾公開征求意見的。可是,票價問題直接與消費者利益相關,為何卻只向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中國電影制片人協會等單位內部征求意見呢?這有些令人費解。雖然未能看到征求意見稿全文,但我愿意相信,這樣一份旨在規范電影票價機制的指導意見,應該不至于像媒體猜測的那樣“意在提價”。為何公眾普遍有“提價”的感覺呢?這只能說明,初衷與結果出現了背離。
數據顯示,美國平均電影票價是7.94美元,相當于人民幣50元,結合國民收入衡量,看一場電影的費用只占其人均收入的0.2%。按這個比例計算,我們一張電影票只應賣10元。可實際上,現在即使是最便宜的團購電影票,也是這個價格的兩三倍。為此電影局局長童剛年初指出,“電影票價體系亟待改革,票價偏高的現象依然持續,工薪階層看電影的期待與要求難以很好地滿足。”院線系統亦認為,隨著影院競爭的激烈,票價下降將是大勢所趨。
《電影產業促進法》也好,《“十二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規劃綱要》也罷,無不對降低電影票價,鼓勵在電影放映中安排一定數量的低價場次或門票等,提出明確要求。那么這份指導意見“團購電影票不低于七折”的規定,顯然與此相悖。當然,由于電影票房分賬過程中“偷票房”等亂象的存在,電影局這一個規定可能會有規范市場競爭、同時平衡院線與片方利益的考慮。但是,沒有理由片方和院線吵架,最后挨打的卻是電影觀眾。
一面為遏制票價虛高分地域制定最高零售票價,一面又為防止惡性競爭制定團購電影票最低折扣——這份指導意見對電影票價機制的設計,既限高也限低,考慮的不可謂不全面。問題是,消費者是不是買賬。
電影票本身不像一般的商品那樣。電影質量參差不齊,電影院環境也有高有低,主打經營理念更不一樣,電影局試圖以“一刀切”的方式制定出一個電影票價機制,恐怕會比較累。
(舒圣祥,湖南常德)
推薦閱讀
北京時間2012年2月27日,于巴塞羅那舉行的MWC2012移動通信世界大會揭開帷幕。華碩攜眾多平板新品亮相,憑借眾多首發及創新產品風靡MWC2012。下面就來看下,華碩為各位粉絲帶來哪些驚喜。 本次展會,除了履獲佳績的“>>>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電影票價:限高也限低?
地址:http://www.sdlzkt.com/a/kandian/20120228/35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