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說得好,“居安思危”。雖然不知道2012年還會出現多少天災,但未雨綢繆總是不錯的,而在這方面浙江的寧波和金華似乎做得最超前。
淘寶2011年的銷售數據顯示,浙江寧波有0.58%的用戶購買過急救用品,成為全國覆蓋最多的城市,人均購買4.69件。而金華雖然在買急救用品的人數上不如寧波,但在“裝備”上卻成為全國第一,人均消費急救用品達326.78元。
不過,在浙江一家專業生產急救用品的企業做銷售經理的楊先生看來,關于寧波人、金華人愛買急救用品的說法,多少有點言過其實。“我就是金華人,本地買急救用品的數量也很少,從行業銷售上來看,整個國內的銷量都非常有限。”
急救用品包括生活中常用的醫用敷料,比如消毒棉球、三角繃帶、止血帶、人工呼吸墊等,這些在外國災難片中從不缺席的“小玩意”,在現實生活中也起著重要作用。如美國華盛頓州衛生部在災難應急指南中就要求,每個家庭都要學習急救知識,并備好急救用品和急救藥品包。
急救用品需求與公共政策關系緊密,許多外國政府除了規定家庭配備急救包之外,也對車載急救包等裝備提出強制性要求。但這類政策在中國并沒有普及,急救用品基本只在醫院、診所配備。“目前我們國內的銷售以與汽車4S店合作為主,尤其是一些高檔車上會采購配備急救用品。”楊先生說。
此外,國內醫用敷料標準化不足,價格信息不夠透明。記者在各類急救用品網站上發現,急救產品和其對應價格在不同網站或廠家的差距很大。由于國內醫用輔料主要在醫院和診所使用,其價格打包計算,藥店等銷售該類產品則較少,因此對于個體消費者,就難以把握合理的市場終端售價。
因此,國內多數急救用品企業主要開展外銷,像楊先生所在的公司,其國內外銷售額比例約為1:9,這與中國醫用耗材總體趨勢相吻合。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醫用敷料出口額達24.62億美元,同比大增101.56%,而進口額僅1.96億美元,同比增長48.73%。
國外司空見慣的急救用品,在國內需求較差,反而成了“奢侈品”。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企業在國外通過線下交易如展會等方式,一天能有上萬套產品的成交,而在國內,以促銷、搭售等方式銷售,一般日銷售仍只有幾十套,一天能賣出上百套就是非常優秀的業績。
正因如此,線上交易才成了這個有點寂寞的產業在國內主要的銷售渠道。中國急救應急物資網銷售人士就稱,公司至少六到七成產品是通過線上交易,這樣信息就能涵蓋較大的客戶群體,而從線上交易情況來看,交易群體也確實較為分散,各行業的企業和個人消費者都有,其中以企業居多。
楊先生則告訴記者,他所在的企業在國內外銷售,也主要通過線上交易,比如阿里巴巴一類的B2B網站。“線上信息量大,方便了買家,對公司來說成本也較低。”但他和行業最盼望的還是政策推動,如此才能夠真正擴大市場需求。
推薦閱讀
聯想樂Pad S2005A平板,這款5英寸的平板產品還具備通話功能。其中,黑色外觀的聯想樂Pad S2005A 8G(午夜黑)平板市場價僅售2489元,價位適中更適合學生朋友選購,喜歡的朋友可以出手了。 外觀方面,聯想樂Pad S2005A >>>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愛囤“急救裝備”的寧波人
地址:http://www.sdlzkt.com/a/kandian/20120306/37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