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兩會”,食品安全依然是與會代表們關注最集中的問題之一。近年來,國際、國內的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吃動物怕激素,吃植物怕毒素,喝飲料怕色素,能吃什么,心里沒數”也側面反映出百姓的擔心。這一方面體現出社會誠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外;另一方面也暴露出我們在食品安全方面“制度的缺失、管理的漏洞、手段的落后”。
一項調查顯示,目前中國72.4%居民對吃的不放心;27.1%的網友認為是相關法律不健全、懲罰力度不夠。食品安全已經危害到了國民的身心健康,危害到了國家利益,危害到了下一代。針對上述問題,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移動(微博)廣東公司總經理徐龍建議,亟需從源頭上封堵漏洞,從法律上完善規范,從技術上優化手段,從整個產業鏈的角度構建起更加完善有力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
“加強食品安全管理勢在必行、大有作為、大有可為。”徐龍表示,如何保證食品安全已提升到新世紀社會性、國際性的重大課題。國際上已將食品安全列為公共衛生的優先領域。
據了解,歐盟2006年推行從“農場到餐桌”的全程控制管理,為每份食品“建檔案”,嚴格監測食品生產和銷售的各個環節。在法國,供食用的牲畜如牛、羊、豬都掛有識別標簽,并由網絡計算機系統追蹤監測,肉制品上市要攜帶“身份證”,標明其來源和去向。日本政府目前正在大力推廣的一項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對米面、果蔬、肉制品和乳制品等農產品的生產者、農田所在地、使用的農藥和肥料、使用次數、收獲和出售日期等信息都要記錄在案,為每種農產品分配一個“身份證”號碼,供消費者查詢。
徐龍認為,借鑒國外經驗和我國實際,中國目前已經具備了從技術、法律、體系三方面加強食品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他建議利用信息網絡“覆蓋廣、傳播快、透明化、易監督”的優勢,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網絡管理體系,全面提高食品質量安全,讓人民吃的放心、吃的安心、吃的舒心,確保打贏“保胃戰”。
徐龍建議從三大方面打造食品安全信息網絡管理體系,從根本上解決食品安全問題。一是建立食品信息溯源體系。建立食品信息溯源系統,通過“RFID信息技術采集、WSN(無線傳感器網絡)物聯網技術、EPC全球產品電子代碼體系、物流跟蹤定位技術(GIS/GPS)”等綜合技術手段,構建現代化、信息化、大眾化的食品追溯信息查詢系統,對每個食品的每個過程的流通做到“來源可溯、去向可查、責任可究”。
二是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網絡管理監控體系。運用高科技的信息技術手段實現對全國食品安全狀況的整體監控,加快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設,加強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和綜合利用,通過網絡運行體系,對食品安全信息收集、歸納、匯總,經過科學的研究分析,建立統一協調的食品安全信息監測、通報、發布的網絡運行體系,有助于協調、解決全國性的食品安全問題,也有利于食品安全研究數據的匯總。要建立暢通的信息監測和通報網絡體系,逐步形成統一、科學的食品安全信息評估和預警指標體系,及時研究分析食品安全形勢,對食品安全問題力爭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早整治、早解決。
三是建立食品企業誠信的信息化保障體系。建立健全全國食品企業數據檔案庫,在此基礎上建立誠信企業“紅名單”和違規企業“黑名單”,獎勵誠信企業,嚴懲違規違法企業。
推薦閱讀
騰訊科技訊 (林靖東)北京時間3月9日消息, 完美世界 (納斯達克股票代碼: PWRD )今日宣布,公司將于美國東部時間3月15日(北京時間3月16日)美國股市收盤后發布截至2011年12月31日的2011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未審計財>>>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人大代表徐龍建議創建食品安全信息網絡體系
地址:http://www.sdlzkt.com/a/kandian/20120309/38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