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
這是內蒙古2011年經濟增速,告別了連續8年的全國第一,成為全國第五。
而這正是踐行內蒙古自治區書記胡春華所提出的“不再追求GDP增速全國第一”的要求,將文章做在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上的結果。
而在今年“兩會”上,胡春華帶領的內蒙古代表團遞出了將內蒙古建設為國家級煤炭深加工試驗基地的想法,此時內蒙古各個主要城市土地上,已經建起了汽車、精細化工、新能源等為主的新產業工廠。
“內蒙古不再刻意追求GDP增速全國第一”
2010年3月,出任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不足半年的胡春華果斷宣布,“今年我區不再追求GDP增速全國第一!”
“目的是,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優化經濟結構留出空間。”胡春華解釋說。
在胡春華看來,“自治區的GDP搞到多少,老百姓很少關心,也體會不到,大家感覺到的是兜里的錢增加了多少,”2009年12月30日結束的內蒙古經濟工作會上,胡春華的發言振聾發聵,“必須防止出現片面追求GDP增長的錯誤做法!”
胡春華要求,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采用綜合指標科學確定內蒙古下一階段的發展目標,既要包括GDP、人均GDP、人均財政收入等經濟增長指標,更重要的是包括民生改善、產業結構、科技進步、社會事業等發展指標。
“這些重要論斷,其實是集中回答了怎樣認識內蒙古區情、為誰發展、怎樣發展這樣三個問題,”長期研究內蒙古發展變遷的前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副秘書長布和朝魯說。
“應該說,這些觀點都是大實話,符合內蒙古發展的實際情況,抓住了事物的本質。”布和朝魯說,“但在當時的情況下這樣講是需要有政治智慧和政治勇氣的。”
內蒙古不做“煤老大”
無論提出何種發展理念,“堅持發展第一要務不動搖”依舊是胡春華的基本前提。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擺脫對傳統增長模式的路徑依賴,把推動產業多元擺上日程則是他需要直面的課題。
胡春華給出的解法是:構建多元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大力提升資源型產業層次、提高非資源型產業比重,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
“什么時候內蒙古不再依靠擴張資源開發規模,仍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我們的產業轉型升級才算成功,”胡春華如是說。
對于曾支撐內蒙古高速發展的煤炭產業,在2009年成為中國第一產煤大省后,胡春華堅決不讓內蒙古成為中國的“煤老大”。為此,甚至不惜動用行政手段直接下指標。
內蒙古自治區政府于2011年3月15日出臺煤炭新政,對煤炭企業進行兼
并重組,要求到2013年底,生產規模在120萬噸以下的煤炭生產企業全部退出市場,全區煤炭生產企業縮減到80-100家。新政同時還要求,新上煤炭生產項目必須同步建設轉化項目和高新技術、裝備制造等配套項目,煤炭轉化項目原煤就地轉化率必須達到50%以上。
除了煤炭產業,內蒙古還出臺了稀土上游企業整合淘汰方案,其淘汰范圍為包鋼集團之外的其他35家企業。
政策+央企
3月3日,在北京舉行的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全團會議上,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人大常委會主任胡春華主持通過將《內蒙古確定為國家級煤炭深加工試驗示范基地的建議》作為全團議案,提交全國人大。
同日,胡春華還率領內蒙古自治區主席巴特爾與國家能源局局長劉鐵男座談,希望國家能源局加大對內蒙古能源產業發展規劃的指導,積極支持產業轉型升級,幫助自治區破除發展瓶頸,實現繁榮富裕。
爭取中央和部委的政策支持,是胡春華在內蒙古推動自己發展理念落實的重要方法。其最大的政策突破是在任內促成國務院出臺《關于進一步促進內蒙古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此前,內蒙古一直是幾個民族自治區獲得國家扶持政策方面一貫的“落后者”。
2011年6月29日出臺的這份中央文件中,首次明確了內蒙古“國家重要的能源基地”的戰略定位,并在產業、財稅、金融、投資、土地、收入分配等方面給予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同時鼓勵內蒙古在諸多領域先行先試。
國務院的這份文件出臺后,交通部、鐵道部、農業部等中央部委相繼與內蒙古簽訂協議,在各自分管領域支持內蒙古的發展。
推薦閱讀
毋庸置疑,以蘋果iPad為代表的平板電腦已經對傳統PC造成嚴重沖擊 導語:美國IT網站PCWorld上周日發表署名托尼·布拉德利(Tony Bradley)的文章稱,平板電腦只是一種全新形式的PC,不會置PC于死地,而是會繼續推動這一>>>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內蒙古:不做“煤老大”
地址:http://www.sdlzkt.com/a/kandian/20120312/39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