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崖》的最后一集,警察廳長高彬質問周乙:“你不覺得你們的信仰太荒唐了嗎?馬克思所有的承諾,你共產黨根本就做不到,你看看斯大林就知道了。”而周乙的回答是:“能做到的……我們做到這些,也許十年,也許二十年,也許一百年……”這種穿透歷史煙塵的信心和信仰,在《黎明之前》的水手赴死一集中亦有極為沉靜而曠遠的表達。
無論革命歷史劇還是諜戰劇,無疑都是今天的“時代劇”,敵我、明暗的智斗讓人津津樂道,但真正讓觀眾停坐在屏幕前久久震撼并沉思的,始終是關于理想、信仰和犧牲的命題。當周乙面對高彬時,潔白的信仰就像絕對命令,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這“信”不是幼稚,更不是敷衍,而是執信和力量。
《人間正道是滄桑》中,楊立青的理想是成為瞿恩教官那樣的人,這樣的選擇以其所信擊敗了董建昌式的功利和實用。而青年們更喜歡《士兵突擊》中為潔白理想所化身的那六個字“不拋棄,不放棄”,它在日常現實中,讓好人有信心建立手拉手、心連心的情誼。這既是歷史留下的寶貴資源,也是優秀的主旋律影視劇在煙塵中最正面的貢獻。
(本文作者為上海大學文學院博士生)
推薦閱讀
騰訊科技訊 (蕭諤) 北京時間3月1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 蘋果 iOS領先的照片共享應用程序Instagram宣布,注冊用戶已超過2700萬。該公司聯合創始人凱文西斯特羅姆(Kevin Systrom)沒有透露日活躍用戶數據。 但西>>>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煙塵中的“潔白”
地址:http://www.sdlzkt.com/a/kandian/20120312/39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