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1日,突如其來的日本大地震震斷了日本汽車行業的零部件供應鏈,使日本汽車產業受了重創。
如今一年過去,日系車企陸續從地震的陰霾中走出來,產業外遷并沒有成為日本汽車行業地震之后的主要應對之策,他們依然固守其傳統的行業做法。
產業經濟學家白益民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對日本汽車產業來說,日本地震不會改變日本汽車產業的產業戰略,只是會進行一些細節上的修正。
重創車企
一年前的日本大地震,造成日本汽車業供應鏈斷裂,不僅直接導致了日本本土八大整車廠家的全部停產,更是影響了其海外市場的部分零部件供應,使其遭受到了巨額的損失。地震和隨后的泰國水災以及日元匯率,這幾個因素的疊加,直接導致全球汽車格局的變化。
日本三大整車制造商豐田、本田和日產在大地震中遭受的損失最為嚴重,本土一共有22家工廠關閉停產。據統計確認,豐田汽車在地震中的損失大約在1000億日元,日產大約在600億日元,本田的損失約在700億日元。
不過,賬面上的直接損失卻遠涵蓋不了地震造成的損失。
在去年,豐田汽車銷量同比下滑6%至795萬輛,在全球銷量排名中滑落到了第三的位置。這也是繼豐田汽車2003年全球銷量超過福特之后,首次滑落到第三的位置。
去年,本田汽車的全球總銷量為309.5萬輛,較2010年的355.5萬輛同比下降13%。在各區域市場及主要單一市場,本田汽車銷量均呈現同比下滑趨勢。
同樣在中國市場,豐田汽車雖然有4%的同比增長,但并沒有完成全年90萬輛的銷售任務。而本田中國,去年則是同比下滑了5%左右,為62.4萬輛。
在美國市場,豐田汽車和本田汽車在克萊斯勒、現代、通用和大眾的蠶食下,兩者在2011年一共失去了3.9%的市場份額。
特別是豐田汽車,解決了2010年全球召回事件之后,在去年3月9日發布了“全球愿景”,急于在全球大展拳腳,挽回召回的影響。不料,卻在兩天之后遭遇到了日本地震,打斷了其全球的戰略布局。
在中國,豐田的產業布局雖然不像在美國那么完整,但也一直在向中國轉移,產業的各個方向都有了布局。
地震之后,豐田汽車曾許諾,每年要在日本本土制造至少300萬輛汽車,但其中一半用于出口。本田汽車也表示,將在本土每年制造100萬輛汽車,其生產量的40%用于出口。
豐田北美總裁稻葉良睍不久之前在美國紐約的一次關于日本地震一周年的活動中表示,豐田汽車在準時化、精益生產、削減成本等方面的想法,是沒有改變的。他認為,地震之后,最重要的是把復雜的供應鏈形成可視化。
災后重建
進入2012年,以豐田和本田為代表的日本汽車行業在全球范圍內開始重建,以奪回其在地震中失去的市場份額。
豐田汽車和本田的重建,基本上都是以中國和美國這全球兩大市場為重點。
豐田汽車公司預計2012年銷量將達到848萬輛。從今年開始,豐田汽車也加速了去年被地震等意外打斷的“全球愿景”的實施。
在中國市場上,豐田汽車不久之前將部分對中國市場的決策職能遷移到了中國,并發布了“云動”計劃,在中國市場決策快速反應和本土化的同時,實現商品研發的本土化,并致力于混合動力技術的國產和大規模的市場推廣。
在美國市場,豐田汽車改變了北美業務銷售、制造分離的現狀,任命現任北美銷售公司的總裁兼首席運營官吉姆-蘭茲為該公司北美業務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成為首個出任這一職位的美國人。
本田汽車預計2012年美國市場本田品牌銷量將同比增長23.5%,而豪華車品牌謳歌則將提升40%。主要增長動力為新車上市以及庫存的恢復,其中主力為思域和CRV。
以上月其戰略產品CRV上市銷售為開端,本田汽車今年在中國市場也展開了密集的產品推新。其中,包括了進口混合動力產品、全新車型以及改款車型等等。
對于豐田和本田的重建,美國TrueCar.com網站的分析師杰西·托普拉克認為,競爭力可能增強了,但是消費者忠誠度不再。他認為,在美國,這兩家公司最多能奪回去年失去份額的一半。
推薦閱讀
[ 十幾天前,當李天綱到醫院看望朱維錚時,老人曾當面說道:如果撐得住的話,我要到會場坐兩個小時。然而,他終究沒有能夠如愿出現在會場 ] 3月10日下午3點52分,著名歷史學家朱維錚去世。彼時,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系教>>>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日系車企保守“療傷”欲重拾震丟的市場
地址:http://www.sdlzkt.com/a/kandian/20120312/39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