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子商會張適
相機行業的技術性變革實質上只有一次,即由膠片到數碼成像的變革。數碼時代的到來標志著人類社會的新變革,是時代進步的表現。但對于固守的昔日膠片巨頭們來說,卻帶來了致命的打擊。富士的低端轉型,萊卡的不溫不火,樂凱徹底離開相機行業,柯達甚至破產傳聞不斷,轉型之路上,各自身心俱疲,現在的市場表現仍不如人意。在這個電子信息化飛速發展的時代,他們是否能再次一躍而起,尤其是昔日影像國王——柯達,能否在數碼新時代重拾威嚴,著實令人擔憂。
“影像國王”瞬間淪為數碼“街頭乞丐”,破產傳聞頻現
技術的新變革帶來了時代的進步,必然也會導致一些舊事物的滅亡。數碼相機時代潮流滾滾而來,便也瞬間淹沒了整個影像王國,昔日膠片機的王朝更是不復存在。各老牌膠片機企業紛紛轉型,但柯達這個昔日膠片巨頭卻被第一沖昏了頭腦,錯失“轉型”良機,轉型路上步履蹣跚。自2000年起,數碼相機市場便呈現高速增長的態勢,并一度出現集體爆發的趨勢。在這個數碼相機飛速增長的時期,佳能、索尼、尼康、三星等數碼企業紛紛殺入相機領域,其絕對的技術優勢對傳統膠片領域構成了致命的沖擊。這一年,全球數碼成像市場翻了將近兩倍,全球彩色膠卷的需求也開始漸入低潮,此后以每年10%的速度開始急速下滑。但此時柯達的決策者們似乎并未有所覺察,或者說對于新的信息無動于衷,仍將他們的重心放在傳統膠片上。迷戀既有優勢導致該公司無法迅速適應競爭形勢的變化,最終導致柯達錯失轉型良機。當柯達節節敗退,背負超過100億美元的巨額債務時,才翻然醒悟,放棄傳統的膠卷業務,轉戰數碼時,似乎已經為時已晚。2000年年底,膠卷需求開始停滯。但柯達的數字產品還未有所起色,只賣到30億美元,僅占其總收入的22%;到了2002年,柯達的產品數字化率也只有25%左右,而競爭對手富士已達到60%。2004年,柯達推出6款姍姍來遲的數碼相機,但其數碼相機業務利潤率僅占總收入的1%,其82億美元的傳統業務(含膠卷)的收入則萎縮了17%。2010年柯達財報顯示,持續經營業務虧損5800萬美元。甚至,柯達的營收的主要來源竟仍然是專利訴訟。
柯達對市場的發展,缺乏敏銳的感知。數碼相機的發明權雖然屬于柯達,但是柯達并沒有做出準確的市場的判斷,迷戀舊有的輝煌,將發展的權利拱手讓給他人。其次,投資方向單一,船大難掉頭。由于對于現有技術帶來的現實利潤和新技術帶來的未來利潤之間的過渡和切換時機把握不當,造成柯達大量資金用于傳統膠片工廠生產線和沖印店設備的低水平簡單重復投資,擠占了對數字技術和市場的投資,增大了退出/更新成本,使公司陷于“知錯難改”,“船大難掉頭”的窘境。最后是,忽視市場的競爭便是技術的競爭。技術市場競爭激烈,電子技術領先周期縮短,面對佳能、索尼、三星、尼康等國際級競爭對手,把握尖端的核心技術才是決勝的重要武器。
內憂外患,危機重重,轉型舉步維艱
所謂一著不慎,滿盤皆輸。柯達錯失轉型良機,也定會影響今天的發展。縱觀中國數碼相機市場發展態勢,佳能、尼康、索尼呈現三足鼎立的局面,柯達昔日的競爭對手富士也已低端的戰略轉型在數碼相機行業占有一席之地,萊卡也抓住高端品牌這個救命稻草穩住態勢。但是柯達這個昔日膠片機龍頭老大卻似乎已經沉入谷底,只在低端的消費市場游離。據中國電子商會消費電子產品調查辦公室調查數據顯示,縱觀數碼相機各大品牌的消費市場占有率排行榜,佳能(31.5%)、索尼(18.3%)、尼康(13.2%)分別穩居前三。而昔日的競爭對手富士也已其豐富的產品類型占據8.7%,位居第四。然而柯達市場份額卻僅有0.8%,并以本身銷量3%的幅度正在下滑,長此以往,柯達數碼相機終有一天會在中國市場上消失。顯然,昔日柯達強大的品牌影響力已經不復存在,佳能、尼康、索尼、富士、三星等國際強敵,令數碼相機市場競爭激烈。
據中國電子商會消費電子產品調查辦公室《2011年1-6月份中國數碼相機市場不同價位產品關注比例報告》數據顯示:單反數碼相機和單電數碼相機的關注度逐漸上升趨勢,消費數碼相機的關注比例較上月下降了2.7%,單反數碼相機和單電數碼相機的關注比例均較上月提高。其中,消費級數碼相機市場中,1001-1005元的入門級數碼相機關注比例下降1個百分點,較高端的1501-2000元價位的關注比例上升了2.9%,達到了27.2%。由此可見,高端數碼相機正在一步步走進消費者的內心。這對于,一直以低端戰略為發展主線的柯達來說,無疑又將是一個打擊。
對于柯達數碼相機本身,又存在著技術不足,產品缺乏亮點的嚴重問題。柯達本身有四大系列,七十多款產品,產品品類可謂豐富。但是據中國電子商會消費電子產品調查辦公室調查顯示,無論是在《熱門數碼相機排行榜》還是在《數碼相機品牌排行榜》上,柯達的數碼相機從未榜上有名。只有為數不多的幾款千元以下的低端數碼相機,小露頭角。此外據中國電子商會消費電子產品調查辦公室通過對數碼相機問題的調查研究發現,在調查的少數柯達數碼相機中,經常死機、閃光燈不亮、照相出現橫紋、開機溫度過高、黑屏等。可見,技術問題仍然是困擾柯達數碼相機發展的一個硬傷。如此內憂外患,危機重重,只有認清自己,認清市場,才能做出最合適的決斷。
昔日“柯達時刻”能否在數碼相機浪潮的沖擊下穩住腳步?
那面臨如此的內憂外患,柯達又該何去何從呢?自2000年后全球彩色膠卷市場需求量每年下滑25%的趨勢,顯然傳統的膠片型相機時代悄然過去,對于膠片企業來說無疑是紛紛淪陷的開始。膠片企業面臨轉型的境遇,各自做著不同的規劃。富士轉戰低端市場,站穩中國數碼相機市場地位。萊卡躋身于小眾高端的數碼領域,享受著風平浪靜的日子。而柯達把轉戰數碼相機行業作為唯一的出路,卻頻頻傳出破產消息。
滯后轉型,盲目轉型,不得不讓柯達陷入舉步維艱的狀態。從昔日的輝煌驕子,到今天的尷尬局面,這都與柯達在中國數碼相機市場的戰略失誤脫不了干系。首先,品牌形象轉型困難,行業地位難以鞏固。柯達轉戰數碼相機行業時已經錯過良機,根深蒂固的膠片機品牌形象僅靠LOGO的變換,相機顏色的艷麗是很難去扭轉的。柯達新的數碼相機產品不為消費者所熟知,同時舊的印象不會消退,新的形象又沒有樹立,如此,柯達的形象隨時間流逝也是在所難免的事。其次,產品本身不過關。就柯達目前的主要數碼相機產品來看,主要以消費級數碼相機為主,其中卡片機居多,但是隨著中國數碼相機消費者的需求變化,單反、微單逐漸成為需求主流,這就造成了柯達產品不足以滿足中國消費者的需求。第三,產品定位不夠明確。高端產品不夠高端,低端產品有沒有屬于自己的消費群體。總體,在中、高、低端三個領域均沒有突出的成績。
柯達作為唯一的非日系數碼相機品牌,縱橫全球幾十年,在中國市場上也曾經叱咤風云,創造出了百年輝煌。然而若一味固守,最終還是會繁華殆盡。如今柯達數碼相機在中國市場的逐漸消退,并非只是局勢的問題,運營策略的僵化、技術的落后等問題也一直困擾著柯達的發展。如果要改變這樣的困境,恐怕還要柯達能夠從自身入手,提升自己的同時,也要充分認識到中國數碼相機市場的重要性,如果市場動態都把握不好又如何能夠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生產出的產品又如何才能為消費者所喜愛呢。
推薦閱讀
六月蜂網Freeson創意設計大賽已開展十天,參加投票的作品已經有1200多幅。參賽優秀作品層出不窮、風格迥異,有時尚炫酷的、浪漫唯美的、民族風情的等等。下面就由小編帶你一起來欣賞一下吧。 (本文僅代表筆者個人觀>>>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柯達:昔日影像國王 緩慢追逐數碼相機時代恐為時已晚
地址:http://www.sdlzkt.com/a/xie/20111201/17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