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消息,“吉聯軟件上市進程將在Q3啟動”,在吉聯軟件廈門研發中心啟動儀式現場,一直對上市問題很謹慎的總裁潘文藝首次透露吉聯軟件的上市時間表。
2月1日,吉聯正式啟用了在廈門軟件園二期的研發大樓。潘文藝引領受邀嘉賓觀摩新大樓,對新研發中心的每一個角落都如數家珍,儼然一位稱職的導游。此時,潘文藝身上多了一個董事長的頭銜,吉聯軟件去年底已完成了股份制改造,走完邁向資本市場的最后準備。接下來的一年,資本運作和投資者關系將成為潘文藝的首要工作。
2009年創業板IPO辦法出臺后,網上流傳多個版本的“首批登陸創業板企業候選名單”,列出150家甚至300家“候選公司”。在去年完成3000萬融資和私募后,吉聯新軟件成為創業板熱門候選名單之一。至創業板正式推出,吉聯軟件并未向外界猜測那樣出現在創業板名單上。
去年的7月,潘文藝在上海接受網易科技采訪時表示,“一旦對外說公司要上市,將提高了員工和投資者的預期,如果無法實現目標,我將成為騙子。”
潘文藝指出,上市的確能夠給公司帶來資金、資源和品牌上的優勢,但企業在上市之前應該具備扎實的根基,“首先企業要自己先做好,不能為上市而上市,上市企業要對員工和社會負責,要具備長期可持續增長性。如果根基不牢,業績不佳,很快又面臨被迫退市的風險”。
“作為和進出口密切相關的航運物流軟件企業,吉聯軟件的收入在去年仍保持穩定增長”。2月1日,廈門研發中心的落成,潘文藝心中對公司的持續發展感覺前所未有的踏實。
新落成的吉聯研發大樓總面積6000多平方米,目前容納近400名技術團隊辦公。進入大樓,整個大廈天花板均以細胞元素鋪設,一樓大堂由客戶和吉聯品牌標識組合而成的基因引人注目。
在吉聯的客戶名單上,中外運、中遠國際、招商集團、DHL、嘉里物流、錦海捷亞國際貨運、大新華物流、新海豐等等赫然在列。 潘文藝解釋稱,“客戶、員工就是公司的基因,是公司的細胞,血脈相連、共同成長。”
或許,吉聯的創業歷程能很好解釋潘文藝的話。2003年“非典”期間,潘所在的某跨國公司物流部門被砍掉,包括潘在內的30多人被精簡。被精簡的10位經理級別的員工湊足50萬元開始創業。這就是吉聯新軟件的由來。潘文藝透露,“公司是被逼出來的。沒有客戶的支持,吉聯沒有今天。”
從2003年成立至今,吉聯已經逐漸發展成為廈門物流軟件行業的龍頭企業,是首批成功地把應用軟件產品推向國際主流市場的中國軟件司之一。2005年,出于拓展市場的需要,吉聯在上海成立了分部。2007年7月份,潘文藝將公司總部搬到上海,廈門被作為研發中心。
2008年,吉聯軟件獲得了上海張江漢世紀3000萬的投資,正式展開資本市場之旅。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紐約時報》網絡版今日撰文稱,蘋果新平板電腦iPad最為重要的部件就是由蘋果自行設計的A4芯片。盡管業內人士對這塊芯片評價不一,但可以肯定的是,A4芯片標志著蘋果的新發展方向。自主研發芯片已成為蘋果的優先任務>>>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吉聯軟件啟動廈門研發中心 年內沖擊創業板
地址:http://www.sdlzkt.com/a/xie/20111230/194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