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消息 《福布斯》今日撰文《史蒂夫·喬布斯的友敵》,該文描述了蘋果公司自創立以后不同時期的競爭對手和合作伙伴。
以下為該文原文:
對蘋果公司來說,總是有一個強勁的對手。一開始是IBM,然后是微軟,繼而是英特爾。今天,又變成了微軟。或許有一天,更會是谷歌公司。對蘋果來說,今天的敵人或許就是明天的合作伙伴。
蘋果公司從來不害怕和對手競爭。它的第一個對手是誰?當然是國際商業電腦公司IBM。到現在,人們可能已經不記得IBM過去的輝煌。但是它仍然作為主力占據著政府機構和商業機構的服務器機房。然而,在消費者市場,IBM已經遠不如蘋果公司。這樣,IBM和蘋果公司的關系發生了戲劇性的轉變,從競爭對手變成了朋友。
IBM之后,微軟就成為了蘋果的競爭對手。當蘋果公司將硬件和軟件優雅的融合在一起時,微軟卻將二者分開,并且獲得巨大成功。它的MS-DOS系統由于被安裝入IBM的電腦,更是成為了權威。
微軟的Windows激起過蘋果Mac電腦忠實擁護者們的憤怒。準確的說,這個軟件模仿了蘋果的圖形操作界面。微軟通過它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也成為了蘋果的眼中釘。
因此,在1997年微軟獲得蘋果公司的幫助時,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Bill Gates)著實倒抽了一口冷氣。蘋果與微軟公司結成聯盟,并投資1.50億美元給當時在困難中掙扎的微軟公司,致力于為Mac電腦對出新版本的Microsoft Office軟件。當蘋果的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在Macworld展示會上將蘋果和微軟結成聯盟的消息公布于眾多的蘋果忠實擁護者時,大屏幕上立即出現了蓋茨的面孔。
這一刻,并不代表妥協,而是標志著蘋果公司的新生。微軟仍然是蘋果公的的強勁的競爭對手,但由于它為蘋果開發的Office軟件,微軟也成為了蘋果最重要的軟件開發商。
曾經的對手:英特爾CEO保羅·歐德寧
與此同時,蘋果還有一些其他的目標。作為半導體巨頭,英特爾根據它的規模和市場做出了一個正確的選擇。蘋果公司的廣告中將英特爾處理器描繪成一只蝸牛,譏諷其身著兔子裝的員工,而且還稱其處理器虛有其名。
緊隨其后,出現了另外一個戲劇性的轉變。2005年,喬布斯爆料蘋果的OS X軟件讓英特爾處理器和IBM的PowerPC電腦芯片擁有雙重生命。這樣,喬布斯帶領著蘋果公司又開始吹捧英特爾的處理器,英特爾更是由對手變為了合作伙伴。
這樣,蘋果公司的對手只剩一個:微軟撤走了在蘋果投資的電腦。蘋果公司現在可以自由的再次選擇微軟。并且用廣告譏諷微軟的Vista軟件來為Mac電腦贏得用戶。
喬布斯明天的對手可能是谷歌CEO艾瑞克·史密斯(Eric Schmidt)
這場戰爭會持續多久?可能會一直持續至蘋果找到下個更強勁的競爭對手。可能的候選人是谷歌公司。蘋果和這個搜索引擎巨頭之爭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和微軟那么激烈,但也在日趨激烈。因為谷歌正在為筆記本電腦推出新的操作系統和研發自己的智能手機,而這本是蘋果占據的市場。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蘋果公司將該產品定位于一款信息傳播媒介角色。在開發這一設備時十分關注該設備在家庭中所能起到的作用。他們希望該平板設備能夠被多個家庭成員共享,用于在家里信息娛樂資源共享。 傳聞已久的蘋果平板電腦將在美國時>>>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sdlzkt.com/a/xie/20111230/194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