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電熊貓、京東方、龍騰光電、深超光電、TCL、三星、LGD、夏普等企業(yè)相繼在我國大陸投資建立第6代及其以上液晶面板生產線,我國大陸成為全球最重要的液晶面板生產增長極。但是我國臺灣面板企業(yè)在參與大陸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建設方面表現得并不突出,在建的或者即將投資建設的高世代液晶面板項目的參與方現在還沒有臺灣面板企業(yè)的身影。
據市場研究公司DisplaySearch的預測數據顯示,在2009年全球液晶面板出貨量中,友達以16%的市場份額位列第三,奇美以15%的市場份額位列第四,均落后于韓國的三星電子和LGD。為轉變這一局面,臺灣面板廠商選擇以內部整合的方式來解決問題:群創(chuàng)宣布以換股方式收購奇美,新奇美的市場占有率超過友達光電位居全球第三,但與三星電子和LGD還有一定差距。專家指出,真正能夠使臺灣面板企業(yè)轉“危”為“機”的是大陸市場,臺灣當局亟須開放面板投資的限制政策。
面臨日韓企業(yè)更大壓力
曾幾何時,我國臺灣面板企業(yè)笑傲液晶面板市場。2007年,友達液晶面板(包括電視、筆記本和臺式機)曾以8100萬片的發(fā)貨量排名全球第一,當初的 LG-飛利浦以7970萬片排名第二,三星電子以7910萬片排名第三。
如今,臺灣面板巨頭友達、奇美只能屈居第三和第四。據DisplaySearch預測數據顯示,2009年臺灣企業(yè)的液晶面板出貨量約占全球的37%。其中,合并之后的新奇美(奇美+群創(chuàng))為17%、友達為16%、中華映管為3%、瀚宇彩晶為1%。在市場份額下滑的同時,我國臺灣企業(yè)感受到的更是來自韓國和日本企業(yè)前所未有的壓力。
首先是韓國,目前韓國的三星、LGD分別以27%和25%的市場份額占據全球前兩名的位置,比第三名的新奇美高出約10個百分點。“2008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是韓國企業(yè)與我國臺灣企業(yè)競爭最激烈的時期,那時友達、奇美由于沒有自有品牌,找不到面板‘出路’。”DisplaySearch中國市場研究總監(jiān)張兵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其實面對面板“出路”的困擾,臺灣面板企業(yè)早就制定了一系列的對策,如奇美在終端自建品牌、中華映管與廈華合作等。
其次是日本,雖然2009年日本液晶面板出貨量僅占全球的6%左右,且僅有夏普1家,但是夏普大部分液晶面板都是“自產自銷”的,而且其液晶面板技術處于領先地位。相比之下,我國臺灣面板企業(yè)在話語權以及產品附加值上優(yōu)勢并不明顯。
在分析師看來,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導致面板供過于求,既成全了韓國面板企業(yè),也拯救了日本企業(yè),但我國臺灣企業(yè)卻受益有限。臺灣資策會產業(yè)情報研究所(MIC)產業(yè)分析師葉貞秀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當時面板供過于求很嚴重,因為匯率和廠房攤提等原因,韓國企業(yè)進行了殺價競爭。
而韓國和日本在液晶顯示器和液晶電視領域都有自己的品牌,在供過于求時,自有品牌增加自家面板的采用率,規(guī)避了風險。
加速整合 尋求突破
2009年可以稱得上是我國臺灣面板企業(yè)的“并購年”。2009年10月,群創(chuàng)公司先是收購面板廠統(tǒng)寶,又在11月以換股方式收購臺灣地區(qū)第二大面板生產商奇美電子股份有限公司。鴻海和奇美的高管稱,新公司將被命名為奇美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以產能計算,這家新公司將超過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成為臺灣地區(qū)最大的液晶面板生產商,并躋身全球三大液晶面板廠商之列。
奇美的并購也加速了友達的步伐。有消息稱,華映公司目前正在與友達接觸,雙方很可能合并。冠捷科技集團TV事業(yè)部總經理劉丹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透露:“目前友達與華映合并的可能性很大,華映的某副董事長已經在友達身居要職。”
其實早在2006年,我國臺灣面板企業(yè)合并的消息就不斷傳出,但截至2009年9月,只有友達成功并購了廣輝。他們?yōu)槭裁催x擇在這一時間加速整合?
“沒有一個企業(yè)愿意被并購,這也是無奈之舉。”DisplaySearch中國市場研究總監(jiān)張兵感慨道,“此次并購對奇美來說影響不大,但對鴻海(群創(chuàng)的母公司)來說是一個利好。目前鴻海正試圖擴大電視業(yè)務,并購后富士康將有充足的上游資源。”
在記者看來,張兵所說的“無奈”,或許就是緣自消化產能的壓力。一方面,國際金融危機下的國外終端企業(yè)紛紛增加自家面板的采用率,臺灣企業(yè)已經吃盡苦頭;另一方面,三星電子、LGD、夏普等企業(yè)紛紛在我國大陸投建面板生產線,中國電子與夏普的合作、LGD與創(chuàng)維的密切關系、TCL與深超的聯姻使我國臺灣面板企業(yè)逐漸失去中國大陸彩電企業(yè)這一穩(wěn)定的客戶。整合是目前臺灣企業(yè)提高競爭力的最好途徑。
葉貞秀說:“在合并之前鴻海有超過三成的面板采購自奇美。奇美與鴻海的合并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奇美產能消化的問題。”不過,奇美原先大客戶冠捷已經另謀貨源,劉丹告訴記者:“冠捷目前已經綁定中電熊貓和京東方。”
對于奇美的并購事件,友達相關負責人卻充滿信心,他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友達向來對整合產業(yè)資源持正面看法,奇美的合并案對整體產業(yè)秩序有良性作用。面對未來的競爭,友達仍有十足把握,將以既定步調,針對未來高成長領域的市場,提供客戶高附加價值的服務。”
大陸市場將扭轉局勢
“由于經濟蓬勃發(fā)展以及政策扶植,中國大陸已逐漸由世界的制造基地轉化成全球的市場。除了液晶電視之外,還有很多應用也在蓬勃發(fā)展,如大型公用顯示器、游戲、運輸交通信息、醫(yī)療、自動柜員機、電子菜單、廣告、軍事用途顯示器等。中國大陸內需市場持續(xù)增長,成長趨勢非常明顯,速度也非常快。”在談到我國大陸液晶面板市場時,友達相關負責人非?春眠@一市場。
當然,除我國臺灣企業(yè)外,全球各個企業(yè)也看中中國大陸對液晶面板龐大的需求。首先是夏普與南京合作建設第6代和第8代液晶面板生產線;其次是三星電子在蘇州計劃投建第7.5代生產線;最后是LGD在廣州投建第8.5代線,除我國臺灣企業(yè)之外的全球其他主要液晶面板供應商都已落戶中國大陸。此外,我國大陸目前還有京東方北京第8代線、龍騰光電昆山第7.5代線、LGD廣州第8.5代線、TCL和深超在深圳的第8.5代線等高世代線正在布局。
對于正在搶食的這塊“大蛋糕”,臺灣企業(yè)在大陸的建廠愿望則更加迫切。就在群創(chuàng)光電與奇美電子合并后,鴻海精密集團董事長郭臺銘表示,新奇美公司將來一定會在大陸建廠,希望臺灣當局能夠盡快開放相關限制,準許臺灣液晶面板廠商投資大陸。
“友達對于臺灣面板廠是否到大陸設廠持正面開放的態(tài)度,未來若相應政策開放可至大陸設廠,相信也能更有效且實時地服務客戶。”友達相關負責人也向《中國電子報》記者表示,“如果我國臺灣廠商的制造與大陸品牌相結合,臺灣與大陸廠商在整個面板產業(yè)鏈上應該是很有競爭力的。友達光電和中國大陸企業(yè)除了在市場上的布局外,還可以在其他方面合作。臺灣企業(yè)有面板,大陸企業(yè)有品牌和市場,雙方相結合,相信足以與韓國廠商抗衡。”
據了解,目前臺灣企業(yè)在大陸投建生產線只有2個阻礙。
其一是產能過剩的問題。對此,記者并不擔心。兩岸在平板顯示產業(yè)中向來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和千絲萬縷的聯系。僅在模組層面,奇美與海信、康佳,友達與長虹,中華映管與廈華都建立了合作關系。
其二是開放政策的問題。近日有消息稱,針對我國臺灣地區(qū)是否放寬面板等赴大陸投資的限制,臺灣經濟主管部門負責人施顏祥表示,各方將在今年年底前協商,敲定政策方向。主管部門的舉棋不定,已經掣肘臺灣面板廠商發(fā)展,希望盡早開放。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yè)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扭虧主要得益于聯想在中國及其他新興市場和交易型業(yè)務上的強勁增長,”聯想集團首席執(zhí)行官楊元慶一語道出了扭虧為盈的核心。 經過連續(xù)三個季度的虧損后,聯想集團終于扭虧為盈。 聯想集團日前發(fā)布的第二季度財報顯>>>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sdlzkt.com/a/xie/20111230/197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