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電商企業來說,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一方面,每年上萬億的市場成交額昭示市場已然成熟;另一方面,幾輪價格戰使得交易量向淘寶、京東等幾大電商巨頭集中,也讓很多中小電商步履維艱。在上周六召開的“2012創業邦年會”上,不少電商企業感慨看不清行業方向,他們共同指責價格戰,并認為電商不合適做自有品牌,應發掘平臺優勢。
價格戰“千夫所指”
經過幾年的發展,電商業今年低價競爭、惡性競爭愈演愈烈。這引發了業內人士的擔憂,與會者認為,中國電商目前的主要問題是被價格戰綁架。
“今年的電商行業發展可謂非常熱鬧。”君聯資本董事總經理劉二海總結稱今年有很多大事件,“阿里巴巴在港交所退市,淘寶‘雙11節’一天成交191億,當當入駐天貓,京東融了一筆錢,凡客轉型,蘇寧電器也進入電商,行業發生了非常深刻的變化。”劉二海說,另一方面,一些規模較小的電商企業,包括不少團購企業,融資遇到困難,裁員風波不斷。與此同時,凡客、京東商城等一批企業目前尚未盈利仍在燒錢。
劉二海在會上向一些電商企業提出問題:電商真正的核心價值到底在哪里?行業如何獲得可持續性的發展?
“首先必須確信一點,電商這條路是沒有問題的。”成立3年就達到年銷售額1.5億元的酒美網,其CEO呂意德是國內最早的電子商務從業者之一。呂意德在會上譴責價格戰,認為這是目前電商發展遇到的首要問題,且很難解決。
獲得騰訊投資的垂直類B2C網上鞋城好樂買CEO李樹斌對此表示認同。他指出,中國電商目前出現的問題主要還是文化問題。“任何東西交易上了電商,就賣成白菜價了。低價產生規模,規模產生成本優勢,然后再返回來產生更低的低價,中國電商一直被這種怪圈所困擾。”他說。
呂意德認為,電商行業目前遇到的問題還包括產品和服務同質化嚴重,差異化發展思路沒有完全釋放,以及很多人對電商理解不到位。
電商的平臺優勢
價格戰似乎一直是大電商競爭的法寶,卻淪為“千夫所指”。那么,有沒有另外一條道路能夠拯救電商呢?
呂意德認為,做品牌實際上已經不是電子商務的范疇,電子商務首先是作為一個平臺存在的。作為平臺,電商要降低成本只能依靠品類擴張做規模,只有做大規模才能降低成本。跟傳統賣場相比,電商的核心優勢在于可以無限制地放大容量,而線下的傳統賣場是有限的,“對于渠道類的電商的未來,一定要靠規模取勝。”
李樹斌也認為目前市場環境下電商更適合做平臺。他認為,目前處于主流人群買主流產品的階段。實際上,淘寶天貓的運營思路也是基于這樣的想法,天貓正在把線下的品牌都大舉引到互聯網上去。未來人們在線下買什么,在線上也買什么,電商就是給用戶提供這么一個服務。好樂買也在繼續往這方面轉變。
在電商作為平臺的道路上,除了規模和品種擴張,呂意德同時認為電商要重視產業鏈延伸。他以自己經營的酒美網作為例子。他說,酒美網圍繞紅酒產品和產業本身,沿著產業鏈做延伸,把自己的成本控制住,以做出獨特的優勢。
推薦閱讀
果粉們盼望已久的蘋果iPad mini和iPad 4將于12月7日(本周五)正式登陸內地市>>>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中小電商企業痛斥價格戰呼吁建平臺優勢
地址:http://www.sdlzkt.com/a/zhibo/20111229/123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