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黃金周面前,電商都變成浮云了,來自線上線下和物流機構的盤點數據似乎正在表明:實體消費才是硬道理,網絡不是萬能兒。南都記者走訪觀察到,在不少深圳家電、3C賣場的節日財報中,都避談電商平臺部分的業績,而實體店動輒100%甚至200%的增長率則表達得理直氣壯。黃金周是一個復雜的催化劑,連擺地攤的都能人滿為患,以“血戰”為信條的電商們卻閑得發慌了。由于嘗到甜頭,深圳商家也紛紛表示促銷“延期”,要把各路潛在買家一網打盡。同樣是以零售為本質,深圳為什么表現出如此顯著的“冰火兩極”的現象“造節”的電商高手們,是坐以待斃還是醞釀重拳反擊?
深圳家電賣場還沒過節銷量就暴增幾倍,電商有點冷
根據深圳蘇寧向南都記者提供的十一盤點清單,各品類銷售同比呈爆發式增長17%,其中通訊、彩電、冰洗增幅較為明顯,分別為34%、11%、15%。不過,這還不能說明什么。采銷負責人黃建洪向記者表示,深圳人普遍選擇“錯峰購物”是最大亮點,與往年同比增長高峰出現在“十一黃金周”7天相比,由于眾多商家提前鋪墊,在9月底那幾天,實體店銷售增長超過211%,部分品類超過600%。
在華強北的某大型家電賣場,記者當時看到商家一夜之間還增加了二十多個臨時收銀臺,頗有高速公路收費站的氣勢,其店長介紹,開業時間變成早上8點,閉店時間也延長到了23點。
假期雖已告一段落,嘗到甜頭的深圳商家還意猶未盡。記者在市場走訪了解到,今年上半年零售市場受宏觀經濟環境的影響,行業整體增速放緩,壓抑了部分人的消費熱情,雙節“撞車”使市民消費的潛力得到釋放。據預測,返深人群還將帶來第二波銷售高峰。部分商場負責人稱,國慶底價特惠將延續至本周末或下周初。
和實體店的熱賣相映成趣的是電商的平淡如水。根據網易有道的數據,在納入統計的涵蓋京東商城、蘇寧易購、亞馬遜等200余家電商,自10月1日起后的國慶7天里流量相比之前一周下降24 .2%。來自比價網站一淘網的數據顯示,主要B 2C網站十一前后貨品價格變化趨于平穩。但其中,京東商城價格從10月1日起有2%左右的小幅上升;1號店、亞馬遜進入長假前后價格升幅較大在5%左右;當當網的貨品價格則有所下滑,約5%。
與電商的“反常”一脈相承的是,各大快遞公司的快件收發量穩中有降,甚至比平時還減少了不少,并沒有出現預想當中的“爆倉”現象。
按照易購的市場副總監閔涓清的解釋:“這和用戶的購物習慣有關,在長假期間,很多消費者選擇出行、旅游。不僅僅是今年十一,每年的春節、五一等假期,都不是電商的主場。”在他看來,節日期間,很多物流配送服務暫停,也是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
而在網易有道產品市場總監劉韌磊看來,是中秋與國慶假期疊加,造成流量大幅下降。也有分析認為,電商長假期間驟冷與之前發改委叫停價格戰也不無關聯。
人為“造節”仍拿手,電商大戰此起彼伏(來源:南方都市報 南都網
所謂物極必反。如果就此罷手,此前用各種方式苦苦聚集的人氣就要散伙了。實際上,來自各大電商平臺的表情依然很淡定,因為善于制造節日的商家們還有很多文章可做。如果你剛剛在節日里完成了“血拼”,估計現在又要攢錢了。
根據最新的“排期”,南都記者了解到,10月18日凡客將迎來五周年的店慶,Q Q網購的“瘋搶節”會在本月24日粉墨登場,而淘寶、天貓每年約定俗成的11月11日“雙十一”促銷也正緊鑼密鼓地進行中,京東、庫巴、蘇寧易購等電子商務網站也在為年底做最后的準備。有業內人士甚至總結認為,京東618店慶日、淘寶雙11光棍節和Q Q網購瘋搶節并稱為中國電子商務三大節日,這三大“節”的銷售規模在100億元以上,許多消費者也養成在這幾天集中采購的習慣。
“電商促銷潮又要開始了。”騰訊電商向南都記者表示,從10月9日到23日派發價值3億元的禮包和現金券為促銷做預熱,期間每一個消費者都可以獲得包括5-500元不等的現金券、店鋪券、手機話費等獎品,預計5000萬人參與進來。
在快消領域,電商品牌與傳統品牌的較量也開啟了。就在近日,凡客誠品忽然將部分法蘭絨襯衫降至68元一件,向優衣庫、Zara們等傳統商家挑釁的意味十足。在業界看來,線下品牌零售商與互聯網品牌零售商之間的價格戰正式打響。
推薦閱讀
在參股廣州LGD液晶面板項目后,創維集團又將觸角伸向了LED芯片外延片領域。記者日前從創維集團獲悉,創維集團已與廣州增城市、晶元光電股份有限公司、臺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簽訂了LED外延片、芯片項目落戶協議>>>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電商“人造節”最終拼不過實體消費
地址:http://www.sdlzkt.com/a/zhibo/20111229/125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