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升級財富故事會
講述者:紹興市鵬利化纖有限公司
關鍵詞:轉型升級
走進紹興市鵬利化纖有限公司的大門,你馬上就會覺察到這里與別的化纖廠迥然不同:門口是密密麻麻的氧氣瓶,廠房內不時有火光閃動,而許多工人正戴著面具在工作……這還是一家化纖廠嗎?
事實上,如今的“鵬利化纖”,公司名稱早就“名不副實”,它的業務范圍遠遠超出了化纖行業。化纖生產雖然依然是公司的“主業”,但產品正在更新換代,就在今年,“鵬利化纖”攜手目前國內最大的空調壓縮機生產商——西安慶安制冷設備股份有限公司,為海爾、美的、格力等知名品牌打造新的“心臟”。
就在許多中小企業仍為轉型升級困惑的時候,“鵬利”已經順利地完成了一次重要的“變臉”。
A.這顆空調“心臟”有多神奇?
不影響制冷效果,卻大大縮減成本
今年4月,對于“鵬利化纖”的老板馮斌來說是個非同尋常的月份,他做出了兩個重要的決定:與舊式的化纖生產“一刀兩斷”,上馬了兩個新工程,這兩個工程中,一個是“鵬利”的老本行化纖,而另一個則涉足了嶄新的領域——機械配件。“應該說,開始的確存在風險,但辦企業怎么可能沒有風險,至少現在回頭看,我當時的選擇是絕對正確的。”
故事得從去年講起。
1999年開始涉足化纖行業的馮斌早在幾年前,就主動和西安工程大學的一些教授、博士取得了聯系,平日里大家也時有來往。
去年上半年的某一天,西安工程大學一個教授無意中對馮斌說起,他的朋友正在搞一項研究,舍棄傳統的銅而改用鋼制造空調壓縮機儲液器,如果成功了前途無量,但研究進行到一半就遇到了資金不足的問題。眾所周知,空調所有部件中,壓縮機是最重要的,它的好壞直接關系到空調效果的好壞,而在壓縮機當中,儲液器又是最關鍵的,空調就是靠它把氟利昂氣化,從而達到降溫的目的。
“我雖然不懂機械制造,但聽他這么一說也覺得很有意思。”馮斌馬上以一個生意人的敏感覺察到了其中的商機,二話沒說投入了第一筆資金。
半年后,好消息傳到了馮斌耳中,實驗成功了!研究員最終解決了焊接和模具鑄造上的難點,用鋼代替銅制成了壓縮機儲液器。“原來40元的成本,一下子壓縮到了16元多,你說這是什么概念!”這樣的好項目自然會引來商家的青睞,國內不少公司馬上向該項目拋出了“繡球”。不過為了報答馮斌的“知遇之恩”,研究員把項目專利優先轉讓給了馮斌。
拿到了專利權的馮斌這時候有兩個選擇:一是再次轉手把專利權高價轉讓給別的企業,二是自己投資在這個嶄新的領域里大干一番。馮斌選擇了后者。他找到了國內最大的空調壓縮器生產商——西安慶安制冷設備股份有限公司。就是憑著這個專利,雙方一拍即合,立刻簽下了合作意向書:合作開發新的空調壓縮機,“鵬利”生產的所有產品由慶安負責消化。
“我們先是面向全國招兵買馬,招收的這批技術工人如今是廠里的業務骨干。”馮斌說,當時有不少國內知名企業的員工都被“鵬利”納入麾下。于是,馮斌這個“門外漢”領著這幫人,開始搗鼓新項目。
儲液器要投產,沒有流水線怎么行!可由于運用的是新工藝,國內沒有這樣的機械生產廠家來提供現成的機械。馮斌趕緊把新專利的發明者邀請過來,連同著這幫小青年和杭州的一個設備制造廠一起反復論證、試驗,終于,流水線也被他們搗鼓出來了。一個設想終于變成了一個個實實在在的機器部件!
B.化纖訂單暫時被“鵬利”退回 為啥?
新生產線要上馬,舊機器全部淘汰
馮斌在投下自己的第一個一百萬時,他可能并沒有想到,自己會在機械制造的這條路上走得這么“遠”。但不管怎樣,如今馮斌已經在這個項目上又投下了許多個一百萬:“今后肯定要兩條腿走路了,化纖不能放棄,但儲液器這塊前景好,更要好好做!”
從1999年開始從事化纖絲生產,“鵬利”的路走得一直比較穩。“即使在金融危機的時候,我們也不缺訂單。”然而在安逸中,馮斌也逐漸嗅到了危機:“普通化纖的利潤越來越薄,越來越多的小廠加入到競爭當中來,為了爭訂單,許多企業相當于在‘近身肉搏’。”
而且,入行多年,馮斌也越來越覺察到,生產這種高能耗、勞動密集、技術含量卻很低的產品的企業遲早會被市場淘汰。只有不斷更新產品,為產品注入更多的科技、時尚元素,才是企業的生存法則。
于是去年下半年開始,一些一直向“鵬利”訂貨的廠商碰到了怪事:送上門去的訂單竟然被退了回來!不僅如此,“鵬利”還把所有的舊機器都“請”出去,把一半廠房空了出來。
“新機器已經訂購了,廠房是要翻新騰給新生產線的,預計明年10月份就可以投產。”馮斌說,在這個廠區內,今后出產的化纖絲都將供應生產汽車內飾的廠家:“這是潮流,也是趨勢。”
如今,在外人看來,“鵬利”有一半的廠房閑置無用,但馮斌卻是一臉的輕松,因為一切都正按照他設想的那樣在進行著:“明年投產后,化纖這一塊的產值也能達到七八千萬,連同儲液罐生產,‘鵬利’的年產值能達到一億元以上。”雖然停了一陣工,投了一點本錢,可鵬利公司就像一輛老車換上了新馬達一樣,可以更快地馳騁了。
■節能賬本
如今踏進“鵬利”的廠區,你甚至會懷疑自己走錯了地方,沒有一臺生產化纖的機器,反而是一個個機器部件正從流水線上生產出來。“舊的化纖機器已經全部運走了,新的機器還在訂購中。目前一半廠房在等待翻新,一半廠房在生產空調壓縮機儲液器。”馮斌說著,遞過來一疊數據,是“慶安”給“鵬利”的“成績單”:5月銷量6萬套,6月銷量7.5萬套,7月銷量8萬套,8月銷量12萬套,9月訂購16萬套。產品需求量正以極快的速度在遞增。
“‘慶安’那邊希望以后的月供量能穩定在22萬~24萬套之間,如果按現在僅有的12條流水線,即使開足馬力也不夠。”馮斌說,他已經向杭州的機械制造廠增訂了幾套設備,預計很快就能投產,到時候“鵬利”生產的儲液器將通過慶安公司,出現在許多家庭的空調內。
作為一個商人,馮斌早算過一筆賬,為了這個項目,他前后投入了一千多萬,為“鵬利”鋪就了一條“錢”途無量的道路,馮斌輕松地說:“兩年不到就能收回成本,之后的就都是盈利了。”
■記者手記
面對著新的國內外經濟形勢,轉型升級的呼聲越來越高,可小企業到底如何轉型升級,卻依然困惑著許多企業家和學者。“鵬利”剛剛這一年半時間的經歷無疑給廣大的中小企業提供了一個良好的范本。
“鵬利”的轉型升級到底是一種自我更新的主動還是市場倒逼的被動?老總馮斌的一番話頗有些辯證的味道:“其實很難界定‘鵬利’的轉型升級到底是主動還是被動。說‘鵬利’是被市場倒逼也對,因為正是傳統化纖行業的萎縮讓‘鵬利’不得不另謀出路,說‘鵬利’是主動出擊也對,當機遇擺在面前時,我們能撲上去緊緊地抓住它。”
不過不管怎樣,“鵬利”畢竟是搶在時代把自己淘汰之前,搶在大部分同行之前走出了轉型升級這一著,而且目前看來,這是相當漂亮的一著。
推薦閱讀
國內消費市場出現疲態,日前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最新發布的統計信息顯示,今年2月,全國50家重點大型零售企業零售額同比下降2.78%,為2011年1月以來月度零售額首次出現同比負增長。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今年國內家電市>>>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化纖企業“改行”研發出空調新“心臟”
地址:http://www.sdlzkt.com/a/zhibo/20111229/127730.html